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石的《礼殿圣贤图》 全文: 成都名画窟,所至妙宫墙。 风流五代余,轨躅参隋唐。 其间礼殿晋画为鼻祖,未数后来鸿雁行。 画者果谁欤,或云名收人姓张。 右军问蜀守,墨帖求缣缃。 乃知前辈人,不受时世妆。 范琼杜措李怀衮,仙荒佛怪驱喝雷电笔意窥渺茫。 不若收所画,上自皮羽之服下至垂衣裳。 盘古众支派,帝霸皇与王。 君臣分圣贤,有如虎豹龙凤殊文章。 视之若有见,日月星象空中垂耿光。 听之如有闻,衔牙玉佩鸣以锵。 三古以降历今世,视听所感犹一堂。 乃知此画自神品,碌碌余子非所望。 吾道久已屈,二氏争颉颃。 岂唯牧也见绌余子下,而有公议老我双鬓苍。
名句书法欣赏 吾道久已屈,二氏争颉颃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吾道我的学说或主张。《论语·里仁》:“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杜甫 《屏迹》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学传二·杨时》:“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説,窃幸吾道不孤。” 久已 早已;早就 这件事我久已忘却了 二氏指佛、道两家。 唐 韩愈 《重答张籍书》:“今夫二氏之所宗而事之者,下乃公卿辅相,吾岂敢昌言排之哉?” 宋 文天祥 《义阳逸叟曾公墓志铭》:“维二氏之蔽於死生兮,小其用於一身。” 清 阮元 《<国朝汉学师承记>序》:“两 汉 经学所以当尊行者,为其去圣贤最近,而二氏之説未起也。” 胡适 《费氏父子的学说》:“山林幽简之儔行于一室,名曰二氏。 老 氏,其徒静坐相传为专养心性。佛氏,其徒静坐相传为专悟心性。” 颉颃(1) 鸟上下飞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诗·邶风·燕燕》 何缘交颈为鸳鸯!期颉颃兮共撬翔。——《警世通言》 (2) 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藩夏连辉,颉顽名辈。——《晋书·文苑传序》 故颉颃以傲世。——《东方朔画赞》 浙江才士,二人不相颉颃。——《英烈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