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炎的《壬子春罗端长赠别》 全文: 忆昔如相识,公归自中都。 时方擢上第,绿发青衫纡。 论郊兄弟间,意气和笙竽。 瑰文得要揽,快语相为娱。 一别间何阔,流年走暘乌。 高情自浩浩,风骨乃仙癯。 顾我蒲柳姿,雪霜凝鬓须。 回思鸿雁行,泪落衣袖濡。 相逢慰栖迟,此道评精粗。 稔闻充素蕴,诸老推通儒。 又知治剧县,民瘼删繁须。 清才为世用,洗目亨天衢。 监州尚小试,称屈非超逾。 敂门喜重来,新诗遗明珠。 倾倒念有陈,草具陪觞壶。 自愧学不讲,议论无根株。 殷勤谢雅贶,披索中肠枯。 壮志已怆悢,俗情厌崎岖。 正须心所欣,日与镌迂愚。 奈何复作远,揽袂还踌躇。 公犹寄异邦,同是江南区。 但虑怀与安,久客非良图。 终当念坟墓,速归三径芜。 昨言亦云然,岁寒勿盟渝。
名句书法欣赏 又知治剧县,民瘼删繁须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治剧谓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汉书·酷吏传·尹赏》:“左冯翊 薛宣 奏 赏 能治剧,徙为 频阳 令。” 宋 王安石 《送梅龙图》诗:“謨明久合分三府,治剧聊须试一方。”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怀理烦治剧之才,而屡试或艰於一售。” 民瘼民众的疾苦。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马瑞辰 通释:“《汉书》、《潜夫论》及《文选》注,并引作‘求民之瘼’。”《后汉书·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謡。”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民瘼其瘳,国用有加。” 宋 李纲 《与秦相公书》之十二:“入境之初,询问民瘼。耆老皆云,累年以来,既盗贼之所蹂践,又科需之所搔扰。” 明 方孝孺 《书学斋佔毕后》:“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竹屿病起赋一词送别》词:“帝念东南民瘼,一髮牵之头动,亲问六州鹺。” 删繁删除繁冗之言。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鸠摩罗什》:“凡所出经论三百餘卷,唯《十诵》一部,未及删繁,存其本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