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籀的《游寒谿次醅字韵题九曲亭一首》 全文: 幅巾戏漉彭泽醅,尺书间觅来禽栽。 东坡居士五年久,真主未遽求盐梅。 扁舟夷犹水刻窟,双履秃缺峰峩嵬。 招揖西山与东鲁,回首阊阖并玉台。 标榜高甍方外景,不染时世毫端埃。 倚空千重翡翠盖,落日万顷琉璃堆。 兴酣鱼鸟安乐国,喜溢仆驭陶家罍。 惜哉二老削旧迹,不论石上并墙隈。 碕岸横舟昔时睡眠,刻划独免漫苍苔。 梵刹青莲旧僧社,径遂几合无人开。 方今九原如可作,足使四海凋摧。 封章千载垂可否,玉堂黄合犹儋雷。 精义穷神致实用,不变生死无去来。 天下书生践遗迹,棠荫处处思贤哀。
参考注释标榜(1) 借用某种好名义,加以宣扬 标榜自由平等 大肆标榜 (2) 吹嘘;夸耀 自我标榜 方外(1) 世俗之外,旧时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彼游方之外者也。——《庄子·大宗师》 (2) 边远所在,异域 时世时代。《荀子·尧问》:“时世不同,誉何由生。” 唐 李翱 《寄从弟正辞书》:“用其九学圣人之道而知其心,使有餘,以与时世进退俯仰。” 瞿秋白 《文艺杂著续辑·人才易得》:“现在时世大不同了,手里杀杀杀,而嘴里却需要‘自由、自由、自由’、‘开放政权’云云。” 毫端(1).细毛的末端。比喻极细微。《后汉书·南匈奴传》:“呜呼!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金山观月》词:“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2).犹言笔底;笔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其转註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迈陂塘·题陆旉亭小照》词:“是谁将玉山琼树,毫端图画偏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