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方回的《送宋昶明仲湖州学录》 全文: 为不有本末,根固枝必稠。 又如水有源,源清无浊流。 颜子先四勿,韵冕患不优。 曾子贵者三,岂于笾豆求。 九经始慎独,八目正乃修。 我嗟半山学,不识濂溪周。 远取湖学意,粗迹穷雕锼。 边防与水利,讲诸萤案头。 是致青苗法,规摹国师刘。 汲汲淬事功,方寸俱缪悠。 尧舜不牧羊,羿射奡盪舟。 农圃有弗如,问陈有弗酬。 国定一正君,此道轲传丘。 茂叔二程张,獾朗疾如仇。 永乐西事败,谈兵兹可羞。 陵夷至宣靖,地下噬脐不。 此心主精一,焉用功利谋。 所以汗背勃,见嗤户牖侯。 君今录泮事,往遨白苹洲。 臆对议湖学,岂无苕溪鸥。
参考注释笾豆(1).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 孔颖达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鱼腊籩豆是也。”《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籩豆。”《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齐娘,以执籩豆。” (2).借指祭仪。 宋 苏辙 《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一:“深念勤劳,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毕陈。” 章炳麟 《訄书·徵七略》:“其细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职,官别为书, 与 周时赞大行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