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张耒的《秋雨书事》 全文: 荏苒岁云暮,空山朝夕阴。 可堪连日雨,并作晚秋霖。 萧飒三川合,凄凉八月深。 衰荷啼卧水,怨叶泣辞林。 径滑蓬蒿长,庭荒苔藓侵。 远声连促织,疏滴和清砧。 灯暗残更梦,闺寒向晓衾。 沾衣贫路客,啼苦失巢禽。 天接岗峦近,云连草树深。 川容千仗肃,溪力万艘沉。 红湿梨垂颊,黄沾菊破金。 苑荒怀古恨,楼远望乡心。 碧涨池中浪,青藏云外岑。 客城阴磷走,败舍湿蜗寻。 骑省惊衰飒,荆州叹滞淫。 恨饶经暑扇,冷入补衣针。 懒学书高阁,驱愁酒细斟。 离忧殊未阕,怅望一长吟。
名句书法欣赏 萧飒三川合,凄凉八月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萧飒(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 陈羽 《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颯风生斑竹林。” 宋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之六:“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颯水潺湲。”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雨夜》词:“萧颯不堪闻,残妆拥夜分。” (2).萧条冷落。 唐 杜甫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成都 乱罢气萧颯, 浣花 草堂 亦何有。”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三:“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颯满僧窗。” 清 狄亿 《菩萨蛮》词:“萧颯不胜情,孤鸿三两声。” (3).稀疏;凄凉。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下视 瑶池 见 王母 ,蛾眉萧颯如秋霜。” 宋 陆游 《独立》诗:“白髯萧颯一愚公,独立濛濛细雨中。” 元 郝经 《巴陵女子行》:“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颯天为愁。” (4).萧洒自然。 唐 白居易 《画竹歌》:“嬋娟不失筠粉态,萧颯尽得风烟情。” 三川(1).三条河流的合称,所指不一。(1) 西周 以 泾 、 渭 、 洛 为三川。《国语·周语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韦昭 注:“三川, 涇 、 渭 、 洛 ,出於 岐山 。”(2) 东周 以 河 、 洛 、 伊 为三川。《战国策·秦策一》:“亲 魏 善 楚 ,下兵三川。”《文选·鲍照〈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有 河 、 洛 、 伊 ,故曰三川。” (2).指洛阳。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阳》诗:“前登 阳城 路,日夕望三川。”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云旗蔽三川,画角发龙吟。” 赵殿成 注:“《史记》索隐:三川,今 洛阳 也。” 凄凉(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