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千尺雪·其三》 全文: 落涧飞流凡几层,赴溪无事祇空澄。 摐摐声色非声色,拈出如来最上乘。
参考注释摐摐(1).纷错貌。 唐 陆龟蒙 《忆袭美洞庭观步奉和次韵》:“闻君游静境,雅具更摐摐。竹伞遮云径,藤鞋踏蘚矼。” (2).高耸貌。 宋 苏轼 《登州孙氏万松堂》诗:“万松谁种已摐摐,半岭苍云映此邦。” (3).象声词。 唐 王建 《霓裳词》之六:“弦索摐摐隔綵云,五更初发一山闻。” 宋 苏轼 《满庭芳》词:“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声色(1) 说话时的语气和脸色 声色俱厉 (2) 指歌舞和女色 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汉· 司马迁《货殖列传序》 如来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最上乘(1).佛教谓最高明圆满的教法。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上人者,修最上乘,解第一义。”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禪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 (2).借指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最上品。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碧山 《齐天乐》诸闋,哀怨无穷,都归忠厚,是词中最上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