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释了元的《戒杀文》 全文: 鳞甲材毛诸品类,众生与佛心无二。 只为当时错用心,致使今生头角异。 水中游,林里戏,何忍将来充日计。 磨刀着火或研齑,口不能言眼还觑。 或槌磕,或刀刺,牵入镬汤深可畏。 㷟燖毛羽括皮鳞,刮脊剜心犹吐气。 美君喉,誇好味,劝子劝妻言俊利。 只知恣性纵无明,不惧阴司毫发记。 命才终,冤对至,面睹阎王争敢讳。 从头一一报无差,炉戾镬汤何处避。 劝贤豪,须戒忌,莫把众生当容易。 食他一脔脔还他,古圣留言终不伪。 戒杀兼能买放生,免入阿鼻无问地。
参考注释戒杀戒除杀生。《嫏嬛记》卷上引《魏生禁杀录》:“ 薛嵩 性慈戒杀,即微细如虱,亦不害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佛説戒杀,还説杀一物,要填还一命。” 放生(1) 把捉住的野生动物放掉 (2) 特指信佛的人为发善心、积阴德而把别人捉住的活鸟、活鱼等买来放掉 阿鼻 音译名。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为佛教八大地狱中最下、最苦之处 无问(1).不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煮胶》:“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 清 曾国藩 《仁和邵君墓志铭》:“ 位西 性故戇直,往往面折人短……无问新故疏戚,贵贱贤否,一切蹙頞相绳,人不能堪。” (2).不提问题。 宋 王安石 《书<洪范>传后》:“为师则有讲而无应,为弟子则有读而无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