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刘挚的《易元吉画猿》 全文: 槲林秋叶青玉繁,枝间倒挂秋山猿。 古面睢盱露瘦月,氄毛匀腻舒玄云。 老猿顾子稍留滞,小猿引臂劳攀援。 坐疑跳踯避人去,彷佛悲啸生壁间。 巴山楚峡几千里,寒岩数丈移秋轩。 渺然独起林壑志,平生愿得与彼群。 吾知画者古有说,神鬼为易犬马难。 物之有象众所识,难以伪笔淆其真。 传闻易生近已死,此笔遂绝无几存。 安得千金买遗纸,真伪常与识者论。
参考注释跳踯(1).上下跳跃。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跳躑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明 李东阳 《雨泊周家店》诗:“鱼虾跳躑随波涛,船底水声时泼泼。” (2).比喻光阴迅速。 唐 元稹 《遣兴》诗之十:“光阴本跳躑,功业劳苦辛。” 避人犹避世。 唐 吴融 《偶书》诗:“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 武陵源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阮怀宁》:“ 阮 避人於此山,每夕与狎客饮,以三鼓为节。”亦指避世之人。 清 方文 《乾明寺杂咏》:“野寺荒凉三五间,避人于此暂休閒。” 彷佛 同“仿佛” 悲啸(1).凄戚长鸣。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龙兴而鸟集,悲啸长吟。” 汉 王褒 《洞箫赋》:“玄猨悲啸,搜索乎其间。” 宋 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昼则舟楫出没於其前,夜则鱼龙悲啸於其下。” (2).指萧瑟作响。 茅盾 《子夜》十七:“当差们恐慌的脸色,树叶苏苏地悲啸,一切的一切都使得这壮丽的 吴公馆 更显得阴沉可怖。” (3).悲切长号。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太息终长夜,悲啸入青云。”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别鹤操》:“右旧説 商陵 牧子 所作也。娶妻五年无子,父兄将为之改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 牧之 闻之,愴然而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