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方干的《题故人废宅二首》 全文: 举目凄凉入破门,鲛人一饭尚知恩。 闲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兰荪。 壶觞笑咏随风去,唯有声声蜀帝魂。 寒莎野树入荒庭,风雨萧萧不掩扃。 旧径已知无孟竹,前溪应不浸荀星。 精灵消散归寥廓,功业传留在志铭。 薄暮停车更凄怆,山阳邻笛若为听。
名句书法欣赏 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兰荪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樵叟打柴的老翁。 唐 沉佺期 《入少密溪》诗:“游鱼瞥瞥双钓童,伐木丁丁一樵叟。” 唐 王昌龄 《题灞池》诗之一:“世事不復论,悲歌和樵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桃》:“所谓‘桃腮’、‘桃靨’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此种不得於名园,不得於胜地,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 桃李 桃花和李花;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喻人的青春年少;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牧童 放牧牛羊的小孩 兰荪(1).即菖蒲。一种香草。《文选·沉约<和谢宣城>》:“昔贤侔时雨,今守馥兰蓀。” 刘良 注:“兰蓀,香草也。”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香草之类,大率多异名,所谓兰蓀,蓀即今菖蒲是也。” (2).指佳子弟。 清 赵翼 《西干故里示侄亮采宝士侄孙公兰等》诗:“是我昔时初奋迹,瓣香能不望兰蓀。”参见“ 芝兰玉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