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禹偁的《中条山》 全文: 崛起巨河边,奔腾欲上天。 远临沧海尽,高与太行连。 大块横为脊,它山立似拳。 土膏经舜耒,石险任秦鞭。 洞黑狂吹雨,峰青冷罩烟。 店荒坛道绝,寺古柏梯悬。 崦漏微茫雪,岩垂淅沥泉。 迸根通砥柱,斜径入闲田。 北笑恒藏宝,西轻华耸莲。 三门遥托迹,五老迥差肩。 落实樵夫拾,灵苗本草传。 柱空擎雁塔,倒影蓋渔船。 绘画终无手,封崇必有年。 盐池浮翠霭,董泽媚漪涟。 阴壑乖龙蛰,枯杉冻虺穿。 图经标数郡,神异产群贤。 呼寿嵩何谄,升中泰岂专。 斯文如已矣,此地可终焉。 暂看犹销病,频登合得仙。 许昌休自负,吾什亦铭镌。
名句书法欣赏 斯文如已矣,此地可终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斯文(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已矣(1)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此地这里,这个地方。 唐 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 燕丹 ,壮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 《抗战十年来中国的戏剧运动与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