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唐代卢鸿一的《嵩山十志十首。期仙磴》 全文: 期仙磴者,盖危磴穹窿,迥接云路,灵仙仿佛。 若可期及,。 儒者毁所不见则黜之,盖疑冰之谈信矣。 词曰:。 霏微阴壑兮气腾虹,迤逦危磴兮上凌空。 青霞杪兮紫云垂,鸾歌凤舞兮吹参差。 鸾歌凤舞兮期仙磴,鸿驾迎兮瑶华赠。 山中人兮好神仙,。 想像闻此兮欲升烟,铸月炼液兮伫还年。
参考注释儒者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 汉 以后泛指一般读书人。《墨子·非儒下》:“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安君 ,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明 叶盛 《水东日记·沉孟端》:“ 沉孟端 先生 方学 ,虽本世医,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然而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们……一到圆形的地球,却什么也不知道。”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疑冰(1)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哂夏虫之疑冰。——孙绰《游天台山赋》 (2) 引例中“夏虫”指生长在夏天的昆虫,天一冷就死去,因此不知冰为何物,却主观地怀疑冰的存在,故用以喻无知而妄加臆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