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王之道的《次韵因老见赠》 全文: 扁舟历阳来,访君得少息。 登堂默无语,见老称目击。 去年糁江上,群盗罗剑戟。 君时濡须游,入山笑相揖。 肩担祖师禅,问答挥楖栗。 岂惟警聋聩,亦足慰岑寂。 春容褪丹青,雨意铺水墨。 定将傥赴感,澄霁自端的。 麦秋数日间,饥肠颇贪得。 兵余敝庐尽,何独空四壁。 维摩幸无恙,胡避有新室。 白云本无心,能归定能出。 归然三杰峰,况是旧相识。 我有半仙丹,和剂等昌木。 为言山中人,蟠桃已成实。
参考注释岂惟见“ 岂唯 ”。 聋聩(1).耳聋或天生的聋子。《国语·晋语四》:“聋聵不可使听。” 韦昭 注:“耳不别五声之和曰聋。生而聋曰聵。” 汉 扬雄 《法言·问明》:“吾不见震风之能动聋聵也。”《南齐书·王融传》:“听《韶》《雅》如聋聵,临方丈若爰居。” 郭沫若 《未央》:“﹝他﹞常常为耳鸣重听所苦,如今将近十年,更觉得有将要成为聋聩的倾向了。” (2).喻愚昧无知。亦指愚昧无知的人。 汉 焦赣 《易林·颐之鼎》:“牛马聋聵,不知声味;远贤贱仁,自合乱憒。”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世有此聋聵,茫茫将焉如。” 唐 韩愈 《朝归》诗:“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聵。” 明 归有光 《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明言晓告,以振斯世之聋聵。”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小官等佩读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启斯人之聋聵。” 岑寂 高而静;清冷 去帝乡之岑寂。——《鲍照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