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周孚的《次韵答李清宇姜德光》 全文: 匆匆一席地,劳子数追寻。 厚意嗟虚辱,衰年愧不任。 高怀元淡薄,妙语不崎嵚。 老桧千寻直,寒泉百尺深。 世方憎落落,吾自畏骎骎。 生计贫非病,羁穷古亦今。 未须悲龃龉,直可付呻吟。 谁复明兹事,深思话此心。 空垂老任钓,莫辩伯牙琴。 试采南山蕨,同君洁釜鬵。
参考注释生计(1) 谋生的办法 教育是为生活而不仅仅为生计作准备,是为生存而不是为谋生作准备 (2) 生活的状况 但伙计本非仇敌,生计艰难,要求提高待遇,也正是人情之常。——柯灵《遥夜庥》 (3) ∶谋划;产生计策 事生谋,谋生计。——《鬼谷子》 贫非病孔子 弟子 原宪 居 鲁 而贫, 子贡 轩车大马而见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子贡 曰:‘嘻!先生何病?’ 原宪 应之曰:‘ 宪 闻之:无财谓之贫,学而不能行谓之病。今 宪 贫也,非病也。’ 子贡 逡巡而有愧色。”见《庄子·让王》。后因以“贫非病”作安贫乐道之典。 宋 陆游 《题庵壁》诗:“身存但倚贫非病,齿落方惭豁可憎。” 羁穷亦作“羇穷”。飘泊穷困。 宋 王安石 《答田仲通书》:“羈穷不幸,不得常从,以进道艺,其恨岂有忘时哉!” 元 周慧孙 《<乐府诗集>序》:“凡羇穷愁闷,懽忻愉懌,出於口而成声者,皆乐也。” 清 黄景仁 《寄维衍》诗:“偏从京国坐羈穷,岁俭全家饭二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