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元代王处一的《神光灿》 全文: 石中隐玉,蚌内藏珠,须凭匠手功夫。 里面真光,显现恰似元初。 欲要明心识性,把般般、打破空虚。 清净处,见天如玉案,秋夜蟾孤。 自是十方明彻,握阴阳枢要,尘垢难拘。 古往达人,因此妙入无馀。 论甚千枝万叶,与儒门、释道同居。 常归一,证圆成了了,得赴仙都。
参考注释自是(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十方 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 明彻(1).清楚;明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袈裟之迹,其文明彻,焕如彫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旁达两门,上通一窍,更为明彻,此其前胜也。” 巴金 《雨》三:“我的心很明彻,就仿佛她站在我面前对我说话一般。” (2).明亮而清澈。 沙汀 《记贺龙》二:“他那明彻的眼睛里略略浮上一层忧郁。” 曹靖华 《飞花集·艳艳红豆寄相思》:“这儿的空气,竟如此清新、明彻。” 阴阳(1) (2)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阴阳易位。——《楚辞·屈原·涉江》 (3) 日月运转之学 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研核阴阳。 (4) 天气的变化 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枢要(1) 指中央政权中机要部门或官职 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2) 中心,核心 尘垢 尘埃和污垢,比喻细微不足道的事物,也指尘世 游乎尘垢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