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李应徵的《长水雨中送董君谟还四明》 全文: 溪云压林林气黑,长河黯澹无颜色。 大艑驱来笠泽风,一片归帆雨中湿。 送君此去归旧山,东湖之水流潺湲。 四明崇峰二百八,一一峰尖如黛鬟。 董生潇洒磊落之才亦如此,对此可以开神颜。 我歌四明送君酒,何惜相逢暂携手。 便应唤汝董糟邱,酒池之中可拍浮,尽埽尔我坎坷抑塞之穷愁。 丈夫意气自有主,为龙为蛇何足数。 无钱但须典鹔鹴,有酒便能赋鹦鹉。 少年得意多揶揄,却笑乃公尔何苦。 仰天大叫白日徂,腐鼠那敢惊鹓雏。 男儿世间何事不可作,但不能以此七尺为侏儒。 功名富贵可以赤手博,摧眉俛首胡为乎。 世人闻之皆掩耳,董生之前可语此。 酒阑歌罢君发船,我亦还家渡长水。
参考注释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掩耳(1).捂住耳朵不听。《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荀躒 掩耳而走。”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趋走。”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劝参留守謁大尹,言语纔及輒掩耳。”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一日游 西湖 ,望 建业 五色云起,诸君谓为庆云,拟赋诗。 刘 独引大白慷慨曰:‘此王气也,后十年有英主出,吾当辅之。’众皆掩耳。” (2).指不闻不问。 清 唐孙华 《哭曹九咸明府》诗之四:“折腰怜傲吏,掩耳作家翁。” (3).御寒护耳的用品。《元典章·礼部五·春牛经式》:“释策牛人罨耳……寅亥时为通气,故揭一边。子丑时芒神全戴掩耳,为严凝时全掩也。” 之前 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前面 吃饭之前要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