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闻江南米价平诗以志事》 全文: 淮扬秋灾重,泽鸿时廑虑。 亟力事烧草,乃得涸沮洳。 兴化及盐城,颇有春耕处。 加赈不啻再,犹恐或遗误。 迩来大转旋,遍野青秧布。 恃此民心安,乡里不轻去。 又闻市头米,其价乃如故。 此事岂无繇,凡百谋贵预。 去岁灾方形,倡言采买数。 闻之亟止之,民趋利如骛。 踊贵有必致,况复吏役蠹。 大率官收五,民将倍十措。 不如听其便,济之截漕屡。 伊余筹之深,可以浅言谕。 今有人于此,爱其幼子孺。 其子日食三,无喜亦无恶。 与二藏其一,曰防汝饥哺。 其子必不欲,反以调饥诉。 耕馀有成言,古孰与今庶。 寄语牧民人,礼经未易注。
参考注释沮洳(1).低湿之地。《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沮洳,言采其莫。” 孔颖达 疏:“沮洳,润泽之处。”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 零陵县 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汚涂。” 林纾 《记九溪十八涧》:“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2).指低湿。 晋 左思 《魏都赋》:“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芜秽。”《新唐书·韩全义传》:“遇贼 广利城 ,方暑,地沮洳,士皆病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四日》:“昔城中沮洳之地颇多积水,自营此沟,而民不苦卑溼,秽气亦有所渫,始少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