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读论语》 全文: 泰伯章有曰,民可使由之。 既而继之云,乃不可使知。 当然所以然,朱子分注斯。 复引程子说,明不能使其。 化人有不能,圣教岂所宜。 用术非正道,讵应出宣尼。 是义谓未当,而久心蓄疑。 程朱求弗得,盖强为之辞。 近从川路行,略得直解兹。 两岸迎銮民,数乃无万伊。 欢欣近瞻就,摩肩叠迹随。 但御舟一过,奔避如败师。 涣然鸟兽散,躏藉相凌欺。 前见后来者,厥角先纷披。 殊不晓其故,细询乃悉兮。 盖缘地方吏,先以晓谕驰。 谓御舟之后,其舟即宫闱。 尔民宜速避,定当谨威仪。 此使知所致,不如由彼为。 晓百乃漏万,那尽谕蚩蚩。 尧民顺帝则,两忘知识奇。 曰当曰所以,帝岂有分施。 宗元郭橐传,此义或有窥。
参考注释帝则天帝或天子所定的法则。《诗·大雅·皇矣》:“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后汉书·丁鸿传赞》:“穆穆帝则,拥经以从。”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为皇太子作》诗:“论思帝则,献纳宸枢。” 明 夏完淳 《自浦城入越》诗:“接肩对嬉笑,閒閒顺帝则。” 两忘(1).两者一起忘记。《庄子·大宗师》:“与其誉 尧 而非 桀 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唐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性与时相远,身将世两忘。” 元 倪瓒 《听袁员外弹琴》诗:“两忘絃与手,流泉松吹声。” (2).特指物我、身世两者一起忘记。《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武帝 《连珠》:“是以弘道归於兼济,至德由乎两忘。” 唐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揆拙迷三雀,劳生昧两忘。” 知识(1) 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高等数学知识 (2) 认识的人;朋友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3) 指有关文化学术的 知识界 (4) 知道;懂得 知识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