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寄唐生》 全文: 贾谊哭时事,阮籍哭路岐。 唐生今亦哭,异代同其悲。 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所悲忠与义,悲甚则哭之。 太尉击贼日,尚书叱盗时。 大夫死凶寇,谏议谪蛮夷。 每见如此事,声发涕辄随。 往往闻其风,俗士犹或非。 怜君头半白,其志竟不衰。 我亦君之徒,郁郁何所为?不能发声哭,转作乐府诗。 篇篇无空文,句句必尽规。 功高虞人箴,痛甚骚人辞。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未得天子知,甘受时人嗤。 药良气味苦,瑟淡音声稀。 不惧权豪怒,亦任亲朋讥。 人竟无奈何,呼作狂男儿。 每逢群动息,或遇云雾披。 但自高声歌,庶几天听卑。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 寄君三十章,与君为哭词。
名句书法欣赏 歌哭虽异名,所感则同归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歌哭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周礼·春官·女巫》:“凡邦之大烖,歌哭而请。” 郑玄 注:“有歌者,有哭者,冀以悲哀感神灵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雍门 人至今善歌哭,效 娥 之遗声也。” 清 谭嗣同 《除夕感怀》诗:“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賸此时。”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诗:“此中真歌哭,情文两具备。” 异名(1).名称不同。《老子》:“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别而言之,则鬚眉异名;合而説之,则体之一毛也。” 唐 韩愈 《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蛤即是虾蟇,同实浪异名。” (2).别称,别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漾水》:“ 浊水 即 白水 之异名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相思子即红豆之异名也。” (3).指人的外号。《水浒传》第三七回:“因此人起他一箇异名,唤做 浪裡白跳 张顺 。” 同归 有同样的结局或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