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戊子正月六日雷雨感叹示寿仁子》 全文: 今晨忽雷雨,天地又发春。 草木闷红绿,生意察已欣。 蛰虫且徐动,余寒未全仁。 先生起裹头,三叹一再颦。 春风吹万物,不吹先生贫。 靖怨一束书,只傅两裤尘。 自倚文字工,竟取造物嗔。 小儿在傍笑,笑我浪若辛。 去年作客子,椒柏羡主人。 在家不差胜,更用愁此身。 先生亦一莞,我不如儿真。 为我满眼酤,不问醨与醇。 杖头日百钱,无钱借诸怜。 不然衣可典,及此花柳新。
名句书法欣赏 靖怨一束书,只傅两裤尘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一束(1).数量词。犹言一梱,一扎。《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大主考便打开那一束备中的卷子。” 柔石 《摧残》:“没有办法了,米一粒也没有了,柴一束也没有了。” (2).数量词。古以帛五匹为“一束”。《礼记·杂记下》:“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 郑玄 注:“十个为束,贵成数,两两者合其卷,是谓五两。八尺曰寻,五两五寻,则每卷二丈也,合之则四十尺,今谓之匹。”《汉书·梅福传》:“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参见“ 束帛 ”。 (3).数量词。箭十二支。《淮南子·氾论训》:“ 齐 桓公 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 高诱 注:“箭十二为束也。” (4).指笙管之类的乐器。因用若干根竹管和一根总吹气管制成,故称。 唐 薛能 《赠欢娘》诗:“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 唐 王轂 《吹笙引》:“水泉迸泻急相续,一束宫商裂寒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