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王维的《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全文: 何悟藏环早,才知拜璧年。 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树转宫犹出,笳悲马不前。 虽蒙绝驰道,京兆别开阡。 兰殿新恩切,椒宫夕临幽。 白云随凤管,明月在龙楼。 人向青山哭,天临渭水愁。 鸡鸣常问膳,今恨玉京留。 骑吹凌霜发,旌旗夹路陈。 凯容金节护,册命玉符新。 傅母悲香褓,君家拥画轮。 射熊今梦帝,秤象问何人。 苍舒留帝宠,子晋有仙才。 五岁过人智,三天使鹤催。 心悲阳禄馆,目断望思台。 若道长安近,何为更不来。 西望昆池阔,东瞻下杜平。 山朝豫章馆,树转凤凰城。 五校连旗色,千门叠鼓声。 金环如有验,还向画堂生。
参考注释天王(1) 天子 (2)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自封天王 (3) 某些威力很大的天神 对日回答有关太阳问题的故事。出处有二:(1)《后汉书·黄琬传》:“ 建和 元年正月日食……太后詔问所食多少, 琼 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 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餘,如月之初?’ 琼 大惊,即以其言应詔,而深奇爱之。”(2)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夙惠》:“ 晋 明帝 数岁,坐 元帝 膝上,有人从 长安 来……因问 明帝 :‘汝意谓 长安 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 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元帝 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 长安 。’”后因以“对日”为形容幼年聪慧之典。 北周 庾信 《伤王司徒褒》诗:“青衿已对日,童子即论天。” 唐 王维 《恭懿太子挽歌》:“翀天王子去,对日圣君怜。” 圣君(1) (2) 对德才高超者的尊称 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荀子》 (3) 中国史前的虚构的理想的统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