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每有吟咏辄以示大学士并南书房翰林等或命依韵迭和非以辞藻相誇尚几暇之馀相与优游翰墨亦可以陶性情验政事比之徵歌选舞不犹愈乎因书以示之》 全文: 宣尼曾有训,群居不及义。 况在君臣间,尤贵同兹志。 譬彼舟楫具,大川方堪济。 彼民有隐情,孰为达其意。 或政有偏颇,孰为防其弊。 三百一言蔽,曰惟无邪思。 可知诗教正,其葩乃馀事。 维予忝民上,奉三而出治。 所愧理未纯,因之政多戾。 皤皤二三臣,咸具经邦智。 济济翰苑英,亦有责难谊。 因言匡不逮,所益良匪细。 若徒献颂词,恐滋后来议。
参考注释可知见“ 可知道 ”。 诗教(1).本指《诗经》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教育作用。《礼记·经解》:“ 孔子 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孔颖达 疏:“《诗》依违讽諫,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宋 梅尧臣 《还吴长文舍人诗卷》诗:“《诗》教始二《南》,皆著贤圣跡。” 明 海瑞 《注唐诗鼓吹序》:“古先王成就人才,由今考之,大抵‘六经’并行,《诗》教为首。” (2).泛指诗歌的教育宗旨和风格。 采畴 《<谢亦嚣诗集>序》:“ 六朝 至 陈 隋 之间,创为宫体,诗教为之一变,率皆浮靡之词,华而不实,与性情相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