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唐代李绅的《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于后。上家山》 全文: 上家山,家山依旧好。 昔去松桂长,今来容须老。 上家山,临古道。 高低入云树,芜没连天草。 草色绿萋萋,寒蛩遍草啼。 噪鸦啼树远,行雁帖云齐。 岩光翻落日,僧火开经室。 竹洞磬声长,松楼钟韵疾。 苔阶泉溜鈌,石甃青莎密。 旧径行处迷,前交坐中失。 叹息整华冠,持怀强自欢。 笑歌怜稚孺,弦竹纵吹弹。 山明溪月上,酒满心聊放。 丱发此淹留,垂丝匪闲旷。 青山不可上,昔事还惆怅。 况复白头人,追怀空望望。
名句书法欣赏 旧径行处迷,前交坐中失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行处(1).随处;到处。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元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行处有,綵笔生花梦境熟。” 清 孙枝蔚 《雨》诗:“浮生怜物态,行处触长吟。” (2).走过的地方。 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 西子 去时遗笑靨, 谢娥 行处落金鈿。” 中失犹得失。《周礼·地官·师氏》:“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 郑玄 注:“中,中礼者也;失,失礼者也。故书中为得。 杜子春 云:当为得,记君得失,若《春秋》是也。”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甲铁主义论者,一与仅知语言之 满洲 人,再与仅知语言之三荒服人夸言平等,而忘利害中失之端,其癥结非难破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