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王士祯的《玉泉》 全文: 萧晨金山下,濯缨玉泉水。 十亩清瑶流,分明镜相似。 金膏时掩映,碧玉相倾委。 水荇随风翻,靡靡映清泚。 垂杨夹埼岸,其下多芳芷。 流为裂帛湖,宛若昆明里。 湖上多渔村,网罟集沙尾。 宣宗昔游幸,龙舸兹山趾。 当年功德寺,荒凉啸山鬼。 何况芙蓉殿,遗迹皆销毁。 碧水自东流,弥伤人代驶。 傥逐五湖舟,去问鸱夷子。
参考注释宣宗 武宗的叔父李忱,唐宪宗之子,年号大中 宣宗初亦号供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 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游幸指帝王或后妃出游。《北史·雀光传》:“﹝陛下﹞专荐郊庙,止决大政,辅神养和,简息游幸,则率土属赖,含生仰悦矣。” 宋 苏辙 《乞御制集叙状》:“而復厉精庶政,亲决万机,故其游幸无益之文,见存无几。”《红楼梦》第十七回:“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 (1).指帝王出游。《魏书·斛斯椿传》:“又説帝数出游幸,号令部曲,别为行阵。” 宋 苏舜钦 《游洛中内》诗:“早晚金舆此游幸,凤楼前后看山河。” 明 冯梦龙 《女丈夫·隋帝南巡》:“万乘之尊,岂可轻身游幸?” (2).泛指游乐。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一折:“我是箇道童,道法又不精,在山中闲游幸。” 龙舸即龙舟。 唐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之六:“濯锦清江万里流,云帆龙舸下 扬州 。” 唐 皮日休 《汴河怀古》诗之一:“万艘龙舸緑丝间,载到 扬州 尽不还。” 清 王士禛 《过氾光湖怀古》诗:“龙舸与凤艒,乐哉方未央。”参见“ 龙舟 ”。 山趾亦作“ 山址 ”。山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咸》:“原出陵足,行於山趾。” 唐 李翱 《独孤常侍墓志》:“公寿何迫,百年中止,丧车东去,託骨山趾。” 元 邓牧 《伯牙琴·雪窦游志》:“次 妙高臺 ,危石突巖畔,俯视山址,环凑不见来路。” 清 顾炎武 《北岳辨》:“ 恒山 之绵亘几三百里,而 曲阳 之邑於平地,其去山趾又一百四十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