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对山斋作歌》 全文: 烟雨楼傍搆溪斋,面面波光罨纱牖。 而我名之曰对山,对山之义人知否。 斋前堆石颇玲珑,如堂如霍如冈阜。 虽非取于太湖遥,塞峦为我藏斯久。 取之无尽用不竭,明月清风与共友。 粗皮诡质戴苍苔,树根受气仍盘纠。 待其抽枝并发叶,何异四邻旧林薮。 彼以大称此小胜,真何必是假宁否。 坐向屹□一冁然,聊学参军为享帚。
参考注释太湖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江苏省南部,正常水位时2250平方公里。周围河流水网密布,为著名游览区 为我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