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明代王佐(汝学)的《崖州冯咏训导孝恭堂》 全文: 萱草晚色净,荆树含春荣。 美人朝暮间,怡怡自适情。 美人者谁子,冯氏有母兄。 母老八十馀,鹤发酡颜赪。 兄年虽未衰,华发见星星。 向我诉衷曲,启口悲欢并。 父早弃禄养,母悲风木声。 母在不为孤,禄薄心亦平。 有弟四五人,溘先兄凋零。 向来鸿雁群,今唯双影征。 念此摧肝肠,胡不竭我诚。 上堂奉甘旨,洞属如捧盈。 母喜心则乐,母忧心则惊。 拊育询饥寒,常恐兄不宁。 少壮能几时,安得常相仍。 君子重菽水,诗人吟鹡鸰。 寤寐思古人,心切力不胜。 所以构此堂,而以孝恭名。 我闻美人言,双泪下沾膺。 手持孝恭卷,如获双瑶琼。
参考注释衷曲 衷肠;心事 诉说衷曲 启口 开口 很难启口 悲欢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与欢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唐 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泽*东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亦指悲喜交集。 唐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诗:“一旦悲欢见 孟光 ,十年辛苦伴沧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