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李廌的《七夕》 全文: 七夕知何夕,云是牛女期。 俚俗具瓜华,阶除儿女嬉。 繁星烂煌煌,流月湛沉辉。 群儿望鹊桥,桥端七宝帷。 彷佛想言笑,芗泽疑烟霏。 人间光阴速,天上日月迟。 隔岁等旦暮,会遇未应稀。 愿言停笑驩,察我心所祈。 我欲赐新巧,智术妙通微。 金针度彩缕,宝奁卜蛛丝。 我嗟儿女愚,勤劳徒尔为。 巧拙天所赋,乞怜真可嗤。 故拙不可厌,吾宁钝如椎。 借云得新巧,无乃醇愈漓。 吾观天垂象,列星有攸司。 牵牛常服箱,织女不下机。 牵牛教人巧,积仓岁无饥。 织女教人巧,笥箧余裳衣。 伊谁询儿女,组绣穷毫厘。 年年渡河汉,秋至次舍移。 宣淫五云上,此论乃吾欺。 吾为牛女辨,欲判千古疑。
参考注释女教旧时谓对女子进行的教育。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自女教衰微,而世之为人子者,多不获其所。” 笥箧竹制的小箱子。《南史·宋庐江王褘传》:“两宫所遗珍玩,尘於笥篋。” 唐 罗隐 《广陵秋夜读进士常修三篇因题》诗:“入 蜀 归 吴 三首诗,藏於笥篋重於师。” 清 唐孙华 《貂扇》诗:“他时笥篋终捐弃,翻在炎天暑汗中。” 裳衣裳与衣。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郑玄 注:“裳衣,先祖之遗衣服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外道服饰,纷杂异製……裳衣无定,赤白不恒。”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考证·字义》:“ 韩退之 诗多倒用成字,盖本诸《三百篇》, 孙季昭 《示儿编》所拈,如中林、中谷、中河、中路、中田、家室、裳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