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山东青州诸郡得雨志慰》 全文: 山左昔被灾,数郡民流徙。 抚恤不遗力,稍为补救耳。 所幸天悔祸,去岁两收美。 元气虽略复,屡丰日以企。 迩闻麦复佳,额手为民喜。 封章更欣览,时雨沾东鄙。 京畿颇望泽,惄焉愁无已。 遗远夙所戒,东望慰由彼。 恤近情之常,旦夕忧在此。 慰少忧实多,投艰竟谁诿。
参考注释悔祸(1).谓撤去所加的灾祸。《左传·隐公十一年》:“若寡人得没于地,天以礼悔祸于 许 ,无寧兹 许公 復奉其社稷。” 杨伯峻 注:“谓天或者依礼撤回加于 许 之祸。” 南朝 陈 徐陵 《为梁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岂图天未悔祸,丧乱荐臻。”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 祝融 悔祸, 回禄 屏气。” 宋 苏轼 《徐州祈雨青词》:“天未悔祸,岁仍大荒。” (2).后悔造成祸害。《旧唐书·越王係传》:“虽好生息战,每冀其归降;而餘孽昧恩,靡闻于悔祸。”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梁鸣泉计处市马书》:“若二酋能悔祸服罪,自致塞下,亦可侍以不死,不必深治矣。”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一:“那些罪孽深重的人们,丝毫也不知道悔祸呢。” 去岁 去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