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金代元好问的《太常引 予年廿许,时自秦州侍下,还太原,》 全文: 祖道道傍。 少年有与红袖泣别者,少焉车马相及,知其为观察之孙振之也。 所别即琴姬阿莲,予尝以诗道其事。 今二十五年,岁辛巳,振之因过予,语及旧游,恍如隔世,感念今昔,殆无以为怀,因为赋此渚莲寂寞倚秋烟。 发幽思、入哀弦。 高树记离筵。 似昨日、邮亭道边。 白头青鬓,旧游新梦,相对两凄然。 骄马弄金鞭。 也曾是、长安少年。
参考注释幽思(1) 深思;思索 忧愁幽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 郁结于心的思想感情 哀弦亦作“ 哀絃 ”。 1.悲凉的弦乐声。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诗:“哀絃绕白雪,未与俗人操。” 宋 张先 《惜双双·溪桥寄意》词:“断梦归云经日去,无计使哀絃寄语。” 郑振铎 《屈原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有良心的作家们﹞不由得不同情 屈原 ……而发出同样的哀弦促节的歌声来。” (2).喻指可怜的妻子。 林纾 《祭高梧州文》:“君出逾年,我搆家难,大丧甫除,哀絃中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