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清代乾隆的《题澄怀堂》 全文: 书堂额澄怀,两字奎章丽。 徙倚讵耽景,研精每思义。 至人怀本澄,动必合天倪。 设弗臻此境,怀澄岂容易。 九州一心中,万民衣食计。 宵旰苟或忘,何以俾乐利。 斯之未能信,永言志吾愧。
参考注释宵旰 〈方〉∶宵衣旰食,即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了才吃饭歇息 宵旰忧虞轸。——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 苟或假如;如果。《左传·昭公元年》:“苟或知之,虽忧何害?” 汉 贾谊 《新书·匈奴》:“苟或非天子民,尚岂天子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家姊本无意輒慕君子,而 杨郎 先自发言,苟或中輟,立恐不利於君。” 何以(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乐利(1).快乐与利益。犹幸福。《礼记·大学》“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汉 郑玄 注:“圣人既有亲贤之德,其政又有乐利於民。”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乐利之境,陈于吾前,苟有为者,当能立致。” (2).谓使之得到快乐与利益。 胡适 《读<吕氏春秋>》:“极少数人也许能有这种牺牲自己而乐利天下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