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白玉蟾的《友人陈槱得杨补之三昧赏之以诗》 全文: 梅花不清是水清,最是一枝溪上横。 梅花不明是雪明,冻折老梢飘碎琼。 梅花不暗是雨暗,隔篱和雨粘珠糁。 梅花不淡是烟淡,烟锁江村烟惨惨。 梅花不枯是霜枯,霜后不俗霜前粗。 梅花不瘦是月瘦,月下徘徊孤影峭。 梅花不寒是风寒,落英飞上玉阑干。 梅花不湿是露湿,冷蕊含羞晓呜唈。 雪明偏见梅花魂,笔下六花堆烂银。 水清偏见梅花骨,笔下一溪寒浸月。 烟淡偏见梅花情,笔下一片黄昏晴。 雨晴偏见梅花貌,笔下娉婷向人笑。 月瘦偏见梅花真,笔下蟾蜍弄早春。 霜枯偏见梅花操,笔下飞霜送春耗。 露湿偏见梅花奇,笔下冷蕊垂百琲。 风寒偏见梅花意,笔下萧骚夺云气。 有人身心似梅花,写出清浅与横斜。 补之若见亦惊嗟,机杼迥然别一家。 繁处不繁简处简,雪迷晓色月迷晚。 更得一些香气浮,阳春总在君笔头。
参考注释偏见 片面的见解;成见 固执的偏见 不应有的偏见 梅花(1) 梅树的花 (2) 〈方〉∶腊梅 (3) 梅花形的 梅花翅。——《聊斋志异·促织》 笔下(1) 指文章的写作 笔下生花 (2) 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 笔下留情 冷蕊寒天的花。多指梅花。 唐 杜甫 《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诗之二:“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疎枝半不禁。” 宋 张元干 《十月桃》词:“撩人冷蕊,浑似当时,无语低鬟。” 明 张祥鸢 《水边梅》诗:“暗香稍稍能相媚,冷蕊娟娟不自持。” 百琲极言珍珠之多。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崇 ﹞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百琲。” 清 朱琦 《感事》诗:“珊瑚斗七尺,明珠炫百琲。”按,《玉篇·玉部》:“琲,珠五百枚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