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处出自宋代陈从古的《绍兴辛巳秋过浯溪诵简斋诗因用其韵》 全文: 浯溪一股寒流碧,耸起双峰如削壁。 两公文墨照溪津,到今草木增颜色。 想当忠愤欲吐时,尽把江山供笔力。 我来吊古不胜情,岂但登临爱泉石。 渔阳旧事忍再论,仅赖令公*安反侧。 书生百感夜不眠,起读新诗转凄恻。
参考注释公文 政府机关或官员处理公务往来的文件 下了一纸公文 今草草书的一种。 汉 代流行的草书称章草, 晋 以后发展为笔画相连的草书新体,称为“今草”,以别于“章草”。《法书要录》卷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上·章草》:“章草之书,字字区别; 张芝 变为今草,如其流速,拔茅其茹,上下牵连。”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两 汉 文字除 汉元帝 时, 史游 作章草, 东汉 末, 张芝 作今草(章草各字独立,今草前后字相连)……其余沿用 秦 文字,并无新创。” 颜色(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