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名句出处出自宋代苏辙的《迁居汝南》 全文: 我昔还自南,从此适旧许。 再岁常杜门,壁观无与语。 何人自惊顾,未听即安处。 亟逃颍州籍,来贯汝南户。 妻孥不及将,童仆具樽俎。 身如孤栖鹊,夜起三绕树。 故人乐安生,风节似其父。 忻然暂一笑,舍我西南去。 去已还闭门,时作野田步。 萧条古僧舍,遗像得颜鲁。 精神凛如生,今昔吾与女。 已同羁穷厄,但脱生死怖。 幸世方和平,有土非寇虏。 春寒烧黄茅,昼饭煮青茹。 何必潩上田,幸此足粳稌。 归心念狂简,裁制时已莫。
参考注释妻孥 妻子和儿女 宜尔室家,乐尔妻帑。——《诗·小雅·常棣》 不及(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童仆(1) 家中侍候主人的孩童和仆人 (2) 男仆 樽俎(1).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 法聪 ,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 (2).指宴席。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 仲尼 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谓也,可谓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