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方干 |
释义 | 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原文樵猎两三户,凋疏是近邻。风雷前壑雨,花木后岩春。 文字不得力,桑麻难救贫。 山禽欺稚子,夜犬吠渔人。 未必圣明代,长将云水亲。 知音不延荐,何路出泥尘。 诗词问答问: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的作者是谁?答:方干 方干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653-3 参考注释两三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凋疏零落稀疏。 唐 胡传美 《武康碧落观》诗:“欲脱儒衣陪羽客,伤心齿髮已凋疏。” 宋 陆游 《戏答野人》诗之二:“木叶凋疏天欲霜,老怀多感易凄凉。” 清 程恩泽 《邳州道中》诗:“树如客鬢凋疏早,路似人心坎廪多。” 近邻位置紧靠的邻居 远亲不如近邻 风雷(1).风和雷。《易·益》:“风雷,益。” 宋 曾巩 《喜雨》诗:“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天上过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风雷大作。” (2).形容响声巨大。 唐 方干 《因话天台胜异仍送罗道士》诗:“石上丛林碍星斗,窗前瀑布走风雷。” 宋 苏轼 《送郑户曹》诗:“山水自相激,夜声转风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 宋 苏轼 《送将官梁左藏赴莫州》诗:“一朝鼓角鸣地中,帐下美人空掩面;岂如千骑平时来,笑谈謦欬生风雷。”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十:“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廖仲恺 《壬戌六月禁锢中闻变有感》诗:“ 珠江 日夕起风雷,已倒狂澜孰挽迴?” 花木指专供观赏者的花草树木 文字(1) 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说文解字叙》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顺 (3) 语言的书面形式,如汉文、俄文 (4) 文书;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不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桑麻(1).桑树和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弃疾 《鹧鸪天·春日即事题毛村酒垆》词:“閒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2).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唐 孟浩然 《过故人庄》诗:“开筵面塲圃,把酒话桑麻。” 王闿运 《<湘潭县志>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山禽山中之鸟。《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分 襄阳郡 之 鄀叶县 属 义阳县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树松竹杂木善草於其上,捕山禽杂兽置其中。” 南朝 陈 张正见 《陪衡阳王游耆阁寺》诗:“秋窗被旅葛,夏户响山禽。” 唐 杜甫 《解闷》诗:“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 稚子幼儿;小孩子 稚子绕膝 犬吠狗叫。喻小的惊扰。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一军无主,仅一月日,曾无犬吠,况於他谋。”参见“ 犬吠之警 ”。 渔人渔民 未必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明代政治清明的时代。 唐 马戴 《怀故山寄贾岛》诗:“心偶羡明代,学诗观国风。” 前蜀 韦庄 《寄湖州舍弟》诗:“何况别来词转丽,不愁明代少知音。” 云水(1).云与水。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 台州 地阔海冥冥,云水长和岛屿青。” 宋 陆游 《长相思》词:“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三折:“这堝里云水林峦,甚么去处。” (2).谓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飘泊无定,故称。 唐 黄滔 《寄湘中郑明府》诗:“莫耽云水兴,疲俗待君痊。” 明 高启 《太湖》诗:“我性好游观,夙负云水债。” 清 施峻 《中途见雁》诗:“云水家何在,风尘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称。 唐 项斯 《日东病僧》诗:“云水絶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方技传下·莎衣道人》:“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寻亲诚感》:“ 原 邑 赵孝子 名 威晋 ,其父好黄冠术,遇全真云水,无不以礼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广东省 乐昌县 南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于 瀧水 ,又与 云水 合。” 知音(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延荐引荐。 南朝 陈 徐陵 《与顾记室书》:“殿下前时妄泽,匪復偏私,遂 吴良 延荐之恩,无 王丹 所举之谬。” 唐 元稹 《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宾亲多谢絶,延荐必英豪。” 路出路过。 唐 王勃 《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唐 元稹 《永福寺石壁法华经记》:“又明年徙 会稽 ,路出於 杭 , 杭 民竞相观睹。” 泥尘尘土。 唐 韩愈 《合江亭》诗:“愿书巖上石,勿使泥尘涴。”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