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社前一日点检山房用呵字韵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洪咨夔 |
释义 | 社前一日点检山房用呵字韵原文不论塌扱与娄罗,判却风江屐齿磨。老柳强颜翻拓跋,新禽满意奏娑陀。 山如欲雨何妨住,僧不能禅亦足多。 须信斯文天未丧,龙蛇虎豹底烦呵。 诗词问答问:社前一日点检山房用呵字韵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洪咨夔社前一日点检山房用呵字韵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不论(1) 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与它呼应 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 (2) 无论,不管 不论你走到那里,都别把我忘了 娄罗(1).语音含混、嘈杂貌。有轻视意。《南齐书·顾欢传》:“夫蹲夷之仪,娄罗之辩,各出彼俗,自相聆解。” (2).委曲;繁琐。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唯答云许,终是娄罗,梦无所知究,自怀愁虑,为復断隔耳。” 清 黄生 《义府》卷下:“娄罗,别作覼缕,犹言委曲也。言梦中事委曲不能的知其故。” (3).机灵;精明强干。《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我长於诸处,夸汝娄罗。”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娄罗者,干办集事之称。世曰 娄敬 、 甘罗 ,非也。” 元 无名氏 《玉抱肚》曲:“逞甚么娄罗,当初有个 郑元和 ,早收心休恋我。” (4).强盗部下。 元 施惠 《幽闺记·山寨巡逻》:“领钧旨,大娄罗巡山,小娄罗打更。” 明 贾仲名 《昇仙梦》第三折:“ 钟离 扮邦老领娄罗上。” 判却豁出;拼上。 唐 高骈 《送春》诗:“春光看欲尽,判却醉如泥。” 宋 张元干 《临江仙·赵端礼重阳后一日置酒坐上赋》词:“判却为花今夜醉,大家且泛鹅黄。” 屐齿(1).屐底的齿。《晋书·王述传》:“鸡子圆转不止,便下牀以屐齿踏之,又不得。” 唐 独孤及 《山中春思》诗:“花落没屐齿,风动羣不香。”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之二:“缘苔躡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 蒲褐山房 緑树阴,中有两人屐齿迹。” (2).指足迹;游踪。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漫郎宅里,中兴碑下,应留屐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国初 常熟 多画师。有 黄鼎 者,足跡半天下……故所作多离奇俶诡,为古人屐齿所不到。” (3).指履声,脚步声。 明 王世贞 《曾太学携酒见访作》诗:“花宫寂无事,屐齿破高眠。” 清 吴伟业 《九峰草堂歌》:“屐齿俄闻到 茂先 ,一坐倾靡再张饮。” 拓跋亦作“ 拓拔 ”。 北魏 皇族的姓。后改姓 元 。《金史·元德明传》:“ 元德明 系出 拓跋魏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臣祖宗本 后魏 ,帝 赫连 之旧国, 拓拔 之遗业也。” 满意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 一切都使他不满意 何妨(1) 为什么不 何妨一试 (2)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你何妨试一试 不能(1) 不可能;不能够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实现 (2) 〈方〉∶不允许,不可以 不能不谈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论 (3) 〈方〉∶不至于 足多足以称美。《史记·游侠列传序》:“今游侠,其行虽不轨於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宋 曾巩 《卫尉寺丞致仕金君墓志铭》:“盖君之质与其恕,又有足多者如是也。” 陈源 《文化的交流》:“我 中华 物质虽不及他国,而文化之优异有足多者。” 斯文(1) 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杨。—— 唐· 杜甫《壮游》 (2) 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龙蛇比喻非常的人物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虎豹(1).喻指 * 之人。《后汉书·刘陶传》:“陛下不悟,而竞令虎豹窟於麑场,豺狼乳於春囿。” 唐 韦应物 《京师叛乱寄诸弟》诗:“覉离守远郡,虎豹满 西京 。” 清 方文 《偕蔡芹溪至宛兼赠令弟玉立》诗:“虎豹当关欲嚙人,季女何能不憔悴?” (2).比喻勇猛的战士。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门外旌旗屯虎豹,壁间章句动风雷。” (3).比喻富有文采。 宋 黄庭坚 《送谢公定作竟陵主簿》诗:“ 谢公 文章如虎豹,至今斑斑在儿孙。” (4).形容怪石。 宋 苏轼 《后赤壁赋》:“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底烦犹言愁闷之至。 宋 苏辙 《代南京留守谢减降德音表》:“顷自秋末,逮兹岁终,愆阳为灾,时雪不至,麦田枯槁,民气底烦。”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