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答嵩禅师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如禅师 |
释义 | 答嵩禅师原文道契平生更有谁,闲卿于我最心知。当初未欲成相别,恐误同参一首诗。 诗词问答问:答嵩禅师的作者是谁?答:如禅师 如禅师答嵩禅师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道契(1).谓彼此思想一致、志趣相投。《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体分冥固,道契不坠。” 李善 注:“言至於君臣之体分,既固於冥兆,上下之契,亦存而不坠。” (2).指一同修道的至交。《歧路灯》第七三回:“彼时结为道契。今日特便道过访,不料已物故几年。” (3).谓与佛、道有缘分。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超诣》:“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4). 清 末,外国人在 中国 境内可以随意用永远租用的名义,向业主租赁土地。议妥成交,要由当地的道署发给地契,叫做道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他便拿了这契据,到道署里转道契。” 平生(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心知心智。知,同“ 智 ”。《礼记·乐记》:“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旧唐书·柳公绰传》:“寒暑满天地之间,浹肌肤於外;好爱溢耳目之前,诱心知於内。”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性》:“人之血气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犹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严维 《丹阳送韦参军》诗:“ 丹阳 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诗:“滔滔皆 鲁 客,难得是心知。” 明 冯梦龙 《山歌·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 当初(1) 一开始,最初 当初打算在这里盖栋大楼 (2) 泛指从前或特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 阿Q当初很不快,后来便很不平。—— 鲁迅《阿Q正传》 相别谓彼此分别。 宋 苏轼 《和子由宿逍遥堂》序:“﹝余﹞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庞老人 ﹞请众老人吃些酒食,各人相别。” 闹别扭。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拒婚》:“他势压朝班,威倾京国,你却与他相别;只怕他转日迴天,那时须有个决裂。” 钱南扬 校注:“别,即闹别扭之意。” 同参(1).共同参与。《南史·沉演之传》:“ 景仁 寻卒,乃以后军长史 范曄 为左卫将军;与 演之 对掌禁旅,同参机密。” (2).佛教语。谓共同参谒一师。亦为同事一师之佛教徒之互称。 宋 王安石 《驴》诗之一:“临路长鸣有真意, 盘山 弟子久同参。”《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 勤 曰:‘吾久侍丹霞,今既垂老,倦于提诱,汝可往謁 翠微 ,彼即吾同参也。’”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于是供主便向大家感谢的施礼说:‘同参的摄照!’” (3).共同参悟研究。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禪宗论 云间 有三种语:其一为随波逐浪句,谓随物应机,不主故常;其二为截断众流句,谓超出言外,非情识所到;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若有解此,当与渠同参。” 宋 刘克庄 《即事》诗之二:“晚觉齐民书最要,惜无幽士肯同参。”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