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九月末风雨初寒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张耒 |
释义 | 九月末风雨初寒二首原文爱此庭下菊,萧萧何及时。郊原一秋暵,麦种待荣滋。 今年真有秋,禾菽实累累。 老农笑谓予,不复悯汝饥。 桑榆可析薪,秋风可夜吹。 晴明理罝缴,雉兔日已肥。 诗词问答问:九月末风雨初寒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参考注释萧何(?—前 193) 汉沛县(今属江苏)人,与高祖于微时,从起兵,高祖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楚、汉相拒,何留守关中,补兵馈饷,军得不匮;高祖数亡山东而何常全关中以待之。高祖即帝位,论功第一,封萧侯。汉之典制律令,多所手定。惠帝时卒,谥文终 及时(1) 立刻;马上 工作中有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及时相遣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迅速地;毫不耽搁地 你应及时地动身回家 郊原原野。 南朝 梁 萧子范 《东亭极望》诗:“郊原共超远,林野杂依菲。”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郊原雨初足,风日清且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送饯》:“国破山河在,城倾草树迷。看纵横白骨郊原蔽。”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荣滋茂盛生长。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嘉鱼龙之逸豫,乐百卉之荣滋。” 宋 曾巩 《馆中祭丁元珍文》:“春阳满野,万物荣滋。” 今年指现在的这一年 有秋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明 李贽 《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禾菽谷类和豆类。 汉 贾谊 《新书·春秋》:“王舆不衣皮帛,御马不食禾菽。” 唐 白居易 《喜雨》诗:“圃旱忧葵堇,农旱忧禾菽。” 累累(1) 多次 (2) 数目多得无法计算的 罪行累累 (3) 重叠,重积;另联贯成串,众多的样子 老农年老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长久而经验丰富的农民 桑榆(1)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2) 比喻晚年 桑榆晚景 析薪(1).劈柴。《诗·小雅·小弁》:“伐木掎矣,析薪扦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是以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宋 邵雍 《渔樵问对》:“乃析薪烹鱼而食之,飫而论《易》。” 叶圣陶 《穷愁》:“母遂復醒,闻其子析薪声,知子已起。” (2).《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孔颖达 疏:“言析薪之法如之何乎?非用斧不能斫之,以兴娶妻之法如之何乎,非使媒不能得之。”后因以指作媒。《好逑传》第十三回:“何竟不闻,而乃自遣尺书为析薪之用,不亦太褻乎!” (3).《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施 ( 丰施 )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后因以谓继承父业。《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论》:“ 王朗 文博富赡…… 王肃 亮直多闻,能析薪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一:“ 陈省斋 先生继其父,署守 镇江 。余代作对联云:‘守郡继先人,问 江 水长流,剩几个当年父老;析薪绵世泽,愿黄堂少住,留一枝此日甘棠。’” 秋风秋天的风 晴明明澈,天空明朗 晴明的早晨 雉兔野鸡和兔子。亦指猎取野鸡和兔子。《孟子·梁惠王下》:“ 文王 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