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菩萨蛮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高观国 |
释义 | 菩萨蛮原文玉阑秋色知谁主。隔阑一架葡萄雨。 绿藓怕啼螀。 可堪宫漏长。 乌丝吟古怨。 清泪消尘砚。 梦冷不成云。 □峰峰外情。 诗词问答问:菩萨蛮的作者是谁?答:高观国 参考注释秋色(1) 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 (2) 秋天的景色 秋色宜人 葡萄多年生落叶藤本植物。叶子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小花。果实也叫“葡萄”,成串,味酸甜,多汁,可生食、制干、酿酒,是一种普通的水果 可堪用于问句句首,等于说“那堪”、“怎堪”,即“那能禁得住”、“怎能受得了” 可堪回首。——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宫漏古代宫中计时器。用铜壶滴漏,故称宫漏。 唐 白居易 《同钱员外禁中夜直》诗:“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 五代 冯延巳 《鹊踏枝》词:“粉映墙头寒欲尽。宫漏长时,酒醒人犹困。” 宋 欧阳修 《内直奉寄圣俞博士》诗:“独直偏知宫漏永,稍寒尤觉玉堂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元顺帝 自制宫漏,藏壶匱中,运水上下。”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夜半的宫漏,一点一滴,象扯不断的丝那样长。” 乌丝(1).黑丝。《南史·梁豫章王综传》:“ 综 后在 徐州 ……常阴服微行,著乌丝布帽。” (2).即乌丝栏。 唐 罗隐 《谢江都郑长官启》:“保持所切,已高黄绢之名;传写可知,旋长乌丝之价。” 宋 梅尧臣 《韩玉汝遗澄心纸二轴》诗:“君家兄弟意,将此比乌丝。” 元 周德清 《蟾宫曲·送客之武昌》曲:“笑把霜毫,满写乌丝。” 清 吴伟业 《题鸳湖闺咏》:“ 石州 螺黛点新粧,小拂乌丝字几行。”参见“ 乌丝栏 ”。 清泪眼泪。 宋 曾巩 《秋夜》诗:“清泪昏我眼,沉忧回我肠。”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幸·佞人涕泣》:“乃以数行清泪,再荷收録,终以爱弛。” 郁达夫 《沉沦》一:“他的眼睛里就涌出了两行清泪来,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不成——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外情(1).受外界事物触动而生之情。 晋 枣据 《杂诗》:“引义割外情,内感实难忘。”《史记·乐书》“感於物而动,性之颂也” 唐 张守节 正义:“其心虽静,感於外情,因物而动,是性之贪欲也。” (2).指宫廷外臣民的情绪。《新唐书·李石传》:“于时大臣新族死,岁苦寒,外情不安。帝曰:‘人心未舒何也?’ 石 曰:‘刑杀太甚,则致阴沴。’” (3).外国的情况。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欧 亚 交通,几五十年,而国人犹茫昧于外情。” (4).指与外人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小的媳妇,虽是懒惰娇痴,小的闺门也严谨,却不曾有甚外情。”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