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龙潭太室一笋穿入露满其上因赋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楼钥 |
释义 | 原文一笋入屋照座寒,凌晨仍有清露漙。益信露珠自根起,正如真水朝泥丸。 厦屋不应为汝穿,不肯屈节斜倚栏。 干霄拂云已在望,且复自保青琅玕。 诗词问答问:《龙潭太室一笋穿入露满其上因赋之》的作者是谁?答:楼钥 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凌晨(1) 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 (2) 天快亮的时候 七月三日凌晨 清露(1).洁净的露水。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词:“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 郭沫若 《登临》诗:“庙中的铜马,还带着夜来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别称。 明 杨慎 《俗言·俗语反说》:“ 贵竹 名雨曰清露。” 露珠泛指露水在冷的物体表面上凝结的水珠 正如就像,和什么一样。 例句: 正如你所说,词典网的书法字典很受书法爱好者欢迎! 真水指道家炼丹所用的水银。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吴吉甫 以晚科试漕闈,《捣药兔长生》诗云:‘真水黄茅长,香风玉杵鸣。’” 泥丸泥质小圆球 厦屋大屋。 晋 左思 《魏都赋》:“厦屋一揆,华屏齐荣。” 唐 白居易 《有木》诗:“匠人爱芳直,截裁为厦屋。” 不应(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不肯——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 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屈节(1) 失去尊严、节操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2) 降低身分,对人谦卑 卑躬屈节 屈节事人 斜倚(1) 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 他真地斜倚过去把头靠在她的肩上 (2) 向后靠或向后倾斜 干霄高入云霄。 唐 刘禹锡 《和兵部郑侍郎省中四松诗十韵》:“便有干霄势,看成构厦材。” 宋 叶适 《温州社稷记》:“数十百年,其大百围,其崇干霄,民无敢不肃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江西 魏允迪 ……《咏山中积雪》云:‘干霄篁竹翠盈眸,雪压风欺扑地愁。’” 刘大白 《罗曼的我》诗:“枉自豪气干霄,柔情沁石,只赢得一声罗曼!” 拂云触到云。极言其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凡诸宫殿门臺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 唐 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竹》:“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膾跃湍之魴,炙拂云之鹊。” 在望(1) 指好事情即将到来 胜利在望 (2) 远处的东西可以望见 山头隐隐在望 且复犹言姑且再。《庄子·应帝王》:“子之先生不齐,吾无得而相焉。试齐,且復相之。”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既非公家用,且復还其私。” 宋 陆游 《十月八日九日连夕雷雨》诗:“牵萝且復补茅屋,饭豆何妨羹芋魁。” 明 刘基 《刘宗文菜窝遣兴》诗:“且復擷其蔬,独酌慰衰晚。” 青琅玕见“ 青琅玕 ”。 亦作“ 青瑯玕 ”。1.一种青色似珠玉的美石。是孔雀石的一种。又名绿青。 唐 杜甫 《郑驸马宅宴洞中》诗:“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青琅玕。” 仇兆鳌 注:“青琅玕,比竹簟之苍翠。” 宋 曾几 《题南岳铨德观秋声轩》诗:“竹君南北美,佩服青瑯玕。” 清 方文 《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惠我瑶华篇,佐以青琅玕。” (2).喻竹。 唐 皮日休 《太湖诗·上真观》:“琪树夹一径,万条青琅玕。” 宋 曾几 《种芭蕉》诗:“以兹阴凉叶,代彼青瑯玕。”《东城杂记·姜西溟卜居》引 清 姜宸英 《送项霜田溶归杭州》诗:“我爱东园宅,绕池青琅玕。”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