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酴醾四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子翚 |
释义 | 酴醾四首原文蒙笼春幰顶,夭矫赤虬身。雨蓓犹缄暖,精神照晚春。 诗词问答问:酴醾四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子翚 参考注释蒙笼(1).草木茂盛貌。 汉 扬雄 《甘泉赋》:“乘云阁而上下兮,纷蒙笼以掍成。”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昔游》诗:“奇峯合沓半隐天,緑萝蒙笼水潺湲。” 苏曼殊 《遁跡记》:“惟有葭苇蒙笼,陂陀回首,见苍崖崒嵂。” (2).指草木茂盛之处。《淮南子·修务训》:“犯津关,躐蒙笼。” 高诱 注:“躐蒙笼之山。” (3).视觉模糊貌。 唐 白居易 《眼病》诗之一:“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宋 苏轼 《和子由与颜长道游百步洪》:“卧闻客至倒屣迎,两眼蒙笼餘睡色。” 宋 陆游 《秋夜遣怀》诗:“官身奔走何时定,病眼蒙笼惟欲闭。” 濛籠:蒙胧。 唐 欧阳詹 《回鸾赋》:“濛笼焉虹霓之縈仪凤,髣髴焉江雾之送游龙。” 夭矫形容姿态的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抚凌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夭矫。——郭璞《江赋》 船头龙夭娇。——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 赤虬赤色虬龙。神话中仙人的坐骑。 南朝 梁 张正见 《神仙篇》:“ 西王 已令青鸟去,东海还驭赤虯来。”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李太白得仙》:“ 元和 初有人自 北海 来,见 太白 与一道士在高山上笑语久之。顷,道士於碧雾中跨赤虯而去。 太白 耸身健步追,共乘之而东去。” 精神(1) 指意识、思维、神志等 精神为之。——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 (3) 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 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饱满 (5) 活跃;有生气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牺牲精神。 晚春春季最后的时日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