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即事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即事原文伏汛报安两总河,开新复故念初过。 秋期转眼应临矣,南望殷殷敬倍多。 诗词问答问:即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九十八 2. 迩日据籣第锡奏报本年伏汛黄河上游万锦滩长水至一丈馀因新河李六口出水畅顺河底刷深并未出漕漫滩至兰阳以下新河地面宽衍堤根均有深水经河工道府等分头赶镶防风加高压土悉臻稳实自虞城至曹单一带亦一体安固又据萨载李奉翰奏南河伏汛因上游节次长水徐城志椿长至一丈三尺馀因将毛城铺峰山等四闸次第启放四路分泄而张家马路迎溜顶冲正堤埽工塌卸百馀丈溃伤堤顶随督工员一面于越堤帮筑里戗一面于正堤上首挑进黄沟一道掣溜使水势灌满内塘挂淤于正堤下首开出清沟四道使澄清之水下归正河溜势顺注等语今岁当开放新河初复故道之后伏汛化险为平实堪庆慰现在秋汛踵临因批谕该督等倍加敬慎以期倩防周密益保平安 参考注释伏汛指伏中河水暴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清明后二十日曰桃汛;春杪曰菜花水;伏汛以入伏始。”《老残游记》第三回:“河面窄,容不下,只是伏汛几十天。”原注:“指 黄河 在夏季水流涌涨。伏是‘三伏’的‘伏’。” 总河明 清 总理 河 道的官名。 明 设总河侍郎。 清 初称河道总督, 雍正 时改称总河。《明史·河渠志一》:“ 成化 七年命 王恕 为工部侍郎,奉敕总理 河 道。总河侍郎之设,自 恕 始也。”《明史·河渠志三》:“ 成化 七年,又因廷议,分漕河 沛县 以南、 德州 以北及 山东 为三道,各委曹郎及监司专理,且请简风力大臣总理其事。始命侍郎 王恕 为总河。”《清史稿·河渠志一》:“ 雍正 元年六月,决 中牟 十里店 、 娄家庄 ,由 刘家寨 南入 贾鲁河 。会 鹏年 卒, 齐苏勒 为总河。” 开新谓开创新的风格、局面等。 明 李本 《重编<诚意伯文集>序》:“运筹定计,应机料敌,称豪雄矣,而或歉於文学;呈华炫奇,开新啟昧,称儒硕矣,而无裨於武功。” 李大钊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又有人说,大战以后 欧洲 之所应为一面开新,一面必当复旧:物质上开新之局或急于复旧,而道德上复旧之必要必甚于开新。” 阿英 《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引1902年《世界繁华报》新年号:“诸公切莫再蹉跎,一意开新补过。” 秋期(1).谓男女相约聚会的日期。语出《诗·卫风·氓》:“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县北有 女观山 ,厥处高显,回眺极目,古老传言,昔有思妇,夫官於 蜀 ,屡愆秋期,登此山絶望,忧感而死。” (2).指七夕。牛郎织女约会之期。 唐 沉佺期 《牛女》诗:“粉席秋期缓,针楼别怨多。” 唐 杜甫 《月》诗:“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 崔涂 《七夕》诗:“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3).秋试的日期。 清 张明弼 《冒姬董小宛传》:“吾大人虽离虎穴,未定归期,且秋期逼矣,欲破釜焚舟,冀一当,子盍归待之。” 转眼转动眼珠子的功夫。形容时光飞逝 人生易老,转眼百年 转眼成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殷殷情意深厚的样子 殷殷期望 倍多成倍增加。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又其本军各须资遣,道路辽远,劳费倍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