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卫贤高士图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卫贤高士图原文孟光菽水举齐眉,梯几梁鸿穆且怡。 京兆似明古碗字,不知津逮又因谁。 诗词问答问:题卫贤高士图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七 参考注释孟光东汉 隐士 梁鸿 之妻,字 德曜 。夫妻隐居于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生。后至 吴 。 鸿 为佣工,每食时, 光 必举案齐眉,以示敬爱。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作为古代贤妻的典型。 宋 司马光 《送酒与邵尧夫因戏之》诗:“请君呼取 孟光 饮,共插花枝煮药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的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道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辞婚》:“但俺小姐德不下于 孟光 ,状元才可超于 司马 ,堪为佳配。” 清 钮琇 《觚賸·睐娘》:“ 孟光 同隐,未得其人; 弄玉 俱仙,徒为虚语。” 菽水豆与水。指所食唯豆和水,形容生活清苦。语出《礼记·檀弓下》:“ 子路 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 孔子 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后常以“菽水”指晚辈对长辈的供养。 宋 陆游 《湖堤暮归》诗:“俗孝家家供菽水,农勤处处筑陂塘。”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入则孝,出则弟,怎离白髮之双亲?到不如尽菽水之欢,甘齏盐之分。” 郁达夫 《再游高庄偶感续成》诗:“只愁母老羣儿幼,菽水蒲编供不周。” 齐眉达到人眉毛的高度。来自“举案齐眉”的略语。比喻夫妇相敬如宾 与同浑家王氏,年少齐眉。——《错斩崔宁》 梁鸿东汉 梁鸿 与妻 孟光 相敬如宾,后以“梁鸿”喻指丈夫,亦喻贤夫。 明 张煌言 《得友人书道内子艰难状》诗之一:“尺牘胡然至,寒温不自通……鹿车谁共挽,羞杀是 梁鸿 。”此为作者自指。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 * 》:“盟深金石,妹喜嫁得 梁鸿 ;刼转沧桑,郎忽贫如 司马 。”参见“ 梁鸿案 ”。 京兆(1) (2) 指京师所在地区 京师有京兆狱。——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指管理京师地区的衙门。 京兆五城即不敢专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指京兆尹,即京师的地方长官 韩愈吏部权京兆。——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津逮(1).由津渡而到达。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悬巖之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积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者。”逮,一本作“ 达 ”。 (2).比喻通过一定的途径而达到或得到。 清 鄂尔泰 《赠方望溪》诗:“六经治世非土苴,相期津逮闚垠涯。” 清 卢见曾 《<封氏闻见记>序》:“《年号録》、《钱谱》二书并亡,唯《闻见记》独存,然流传絶少,故《稗海》、《秘笈》诸刻罕津逮焉。” (3).比喻引导(后学)。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二百年来通儒辈出,述作连楹,观玩全书,瑜百瑕一,津逮来学,诚为有裨。” 清 王先谦 《<天禄琳琅>跋》:“仰见圣学博大,囊括万有,足以津逮儒生,準绳百代。”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