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癸卯病后作·其二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方荫华 |
释义 | 癸卯病后作·其二原文我初来阳羡,百晦如云集。 孩提事不知,欲泣不成泣。 苦忧家计空,又愁儿难立。 尽日独筹量,终夜寒衾湿。 展转求名师,望汝诗礼习。 严惭孟母机,教愧欧氏荻。 庶几读父书,篇幅劳什袭。 诗词问答问:癸卯病后作·其二的作者是谁?答:方荫华 注释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参考注释初来(1).新来,刚来。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山鸟初来犹怯囀,林花未发已偷新。” 唐 李商隐 《蝶》诗之一:“初来小苑中,稍与璅闈通。” (2).原来,本来。《朱子语类》卷三三:“ 齐 鲁 初来气象已自不同,看 太公 自是与 周公 别。” 阳羡借指 宜兴 出产的茶。 宜兴 ,在今 江苏 。 秦 汉 时称 阳羡 ,故名。 宋 梅尧臣 《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诗:“顾渚及阳羡,又復下 越 茗。”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 张芸叟 《画墁録》云:‘ 有唐 茶品,以阳羡为上供,建溪、北苑未著也。’” 云集(1) 指人群密集一处 志愿者云集征兵站 (2) 极言聚合人众之盛 孩提幼儿时期 孩提之童。——《孟子·尽心》 那宝儿亦在孩提之间。——《红楼梦》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不成——作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问或揣度的语气,常与“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老五不在这儿,莫非又下厂去了不成 家计家庭生计,即经济状况;家产 吾家计急,不得不尔。——《晋书·甘卓传》 尽日(1).犹终日,整天。《淮南子·氾论训》:“尽日极虑而无益於治,劳形竭智而无补於主。” 唐 郑璧 《奉和陆鲁望白菊》:“终朝疑笑 梁王 雪,尽日慵飞 蜀帝 魂。”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六:“尽日不逢人,终年无啟关。” (2).指农历月末最后一天。 清 褚人穫 《坚瓠续集·大尽小尽》:“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 终日,整天。 明 陈子龙 《南乡子》词:“儘日对红颜,画阑深深半掩关。” 筹量筹划。《宋书·王镇恶传》:“卿至彼,深加筹量,可击,便烧其船舰,且浮舸水侧,以待吾至。” 宋 苏辙 《论前后处置夏国乖方札子》:“朝廷既失先事筹量,及号令已行,乃欲追悔,先后皆失,遂生厉阶。”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康海》:“余检《对山集》有读《中山狼传》诗云:‘平生爱物未筹量,那计当时救此狼,笑我救狼狼噬我,物情人意各无妨。’” 终夜通宵;彻夜。《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陈毅 《哭彭雪枫同志》诗:“生平供忆想,终夜不成眠。” 寒衾冰冷的被子。 唐 唐彦谦 《夜蝉》诗:“羇人此夕如三岁,不整寒衾待曙鸡。” 清 孙麟趾 《金缕曲·定庵将归托寄家书赋此送别》词:“嘆秋宵寒衾病枕,梦魂千里。”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依稀恍惚的幻想,伴着震荡飞掠的旅梦,掩没在寒衾里。” 展转(1) 翻身貌。多形容卧不安席 (2) 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环节的地方 展转四明天台。——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求名(1).谓追求美名。《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 (2).谋求功名。 诗礼(1) 《诗经》和《礼经》,封建社会读书人必读的书 (2) 旧时常用来称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诗礼之家 孟母孟子 的母亲。姓 仉 。曾三次迁移,选择良邻;断所织之布,以激励 孟子 勤奋学习。旧时奉为贤母的典范。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 晋 潘岳 《闲居赋》:“此里仁所以为美, 孟母 所以三徙也。” 宋 苏轼 《潘推官母李氏挽词》:“杯盘惯作 陶 家客,弦诵常叨 孟母 邻。”《宋史·苏易简传》:“及 易简 参知政事,召 薛氏 入禁中,赐冠帔,命坐,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 孟母 也。’” 庶几(1) 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 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史记·秦始皇本纪》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几乎! (3) 指贤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篇幅(1) 文章的长短 (2) 书籍报刊中的文章所占的版面 什袭原指把物品一层层地包起来,后形容珍重地收藏 什袭而藏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