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柏 |
释义 | 原文色动山行约,令人忆旧游。地形虽险易,坤道自刚柔。 路绕岩头石,烟横洞口舟。 十年尘土梦,此志几时醻。 诗词问答问:《立斋游山不能偕次遁泽韵二首》的作者是谁?答:王柏 参考注释色动脸色改变。《战国策·赵策一》:“ 知过 出见二主,入説 知伯 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令杀之。’”《东观汉记·班超传》:“﹝ 超 ﹞乃还告 郭恂 , 恂 大惊,既而色动。”《隋书·高祖纪上》:“﹝帝﹞因召 高祖 ,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 高祖 既至,容色自若,乃止。”《警世通言·蒋淑真刎颈鸳鸯会》:“﹝ 公业 ﹞呼 非烟 詰之。 非烟 色动,不以实告。” 山行在山中行走。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登岭始山行,野旷沙岸浄。” 元 刘迎 《车轣辘》诗:“马虺隤,牛觳觫,山行縈紆车轣轆。” 令人使人 令人发指 令人兴奋 旧游从前游玩过 重历旧游令我思绪万千 地形(1) (2) 包括地势与天然地物和人工地物的位置在内的地表形态 (3)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统称 险易(1).吉凶。《易·繫辞上》:“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韩康伯 注:“之泰则其辞易,之否则其辞险。” 陆德明 释文引 京房 曰:“险,恶也;易,善也。” (2).险阻与平坦。《吴子·治兵》:“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自 殽塞 及至 鬼谷 ,其地形险易皆明知之。”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权智》:“山川道路,形势险易,无不备载。” (3).治乱。《文选·班固<东都赋>》:“岂特方轨并跡,纷纶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 李善 注:“险易,喻治乱也。” 宋 司马光 《太行》诗:“险易曾何变,兴亡只可哀。” (4).偏指艰难困厄。《尹文子·大道下》:“上不胜其下,下不能犯其上,上下不相胜犯,故禁令行,人人无私,虽经险易,而国不可侵,治国也。” 坤道(1).谓大地的属性。《易·坤》:“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孔颖达 疏:“言坤道柔顺,承奉於天以量时而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西北,乾道也;东南,坤道也。东南奈何?曰:其土薄而水浅,其生物滋。” (2).犹妇德。 唐 柳宗元 《礼部贺册太上皇后表》:“母仪有光,坤道克顺。” (3).犹妇道。指妇女。 沙汀 《淘金记》九:“我们坤道人家,就是想不开呀。” 刚柔(1).阴阳。《易·繫辞下》:“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孔颖达 疏:“刚柔即阴阳也。”《淮南子·精神训》:“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高诱 注:“刚柔,阴阳也。” (2).昼夜。《易·繫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孔颖达 疏:“昼则阳日照临,万物生而坚刚,是昼之象也。夜则阴润浸被,万物而皆柔弱,是夜之象也。” 汉 扬雄 《太玄·玄摛》:“以通璇璣之统,正玉衡之平,圜方之相研,刚柔之相干。” 范望 注:“刚柔,昼夜也。” (3).强弱。《孙子·九地》:“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王晳 注:“刚柔,犹强弱也。”《西游记》第五三回:“咬牙争胜负,切齿定刚柔。” (4).犹宽严。《三国演义》第七一回:“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 十年形容时间长久。《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尘土细小的土灰 几时什么时候,哪一天 你几时来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