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 |
朝代 | 南北朝 |
作者 | 何逊 |
释义 | 原文寓直惭虎贲。沉迷岂职事。 祈祈寒枝动。 蒙蒙秋雨驶。 不见眼中人。 空想山南寺。 双桐傍櫩上。 长杨夹门植。 夙昔构良游。 接膝同欢志。 东西忽为阻。 向隅怀独思。 飒飒履声喧。 扰扰羣分异。 卧闻复雷响。 坐视重扃秘。 欲寄一行书。 何解三秋意。 诗词问答问:《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的作者是谁?答:何逊 参考注释寓直寄宿于别的署衙当值。后泛称夜间于官署值班。 晋 潘岳 《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将,寓直於散骑之省。”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中:“‘寓直’二字,出於 潘岳 之为武賁中郎将。 晋 朝未有将校省,故寄直散骑省。” 唐 宋之问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寓直光辉重,乘秋藻翰扬。” 虎贲勇士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书·牧誓序》 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 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丘迟《与陈伯之书》 职事(1) 职务 (2) 旧指职业 (3) 职务内的事情 勤于职事 祈祈徐缓貌。《诗·小雅·大田》:“有渰萋萋,兴雨祈祈。” 毛 传:“祈祈,徐也。” 郑玄 笺:“古者阴阳和,风雨时,其来祈祈然而不暴疾。” 汉 班固 《东都赋》:“习习祥风,祈祈甘雨。” 南朝 梁 何逊 《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诗:“祈祈寒枝动,濛濛秋雨驶。” 蒙蒙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 蒙蒙细雨 宴坐雨蒙蒙。——宋· 沈括《梦溪笔谈》 秋雨1、秋雨(autumna rain)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2、秋雨是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同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秋雨》、电影《秋雨》、文学印象秋雨、散文《秋雨》以及文人名字余秋雨。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眼中人指旧相识或想念的人。《文选·晋陆云<答张士然>诗》:“感念桑梓城,髣髴眼中人。” 吕延济 注:“眼中人,谓亲识也。” 南朝 梁 何逊 《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不见眼中人,空想南山寺。” 唐 钱起 《登圣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诗:“更喜眼中人,清光渐咫尺。” 空想无根据地设想 山南古时泛指 太华 、 终南 两山以南之地。《史记·魏世家》:“所亡於 秦 者, 山 南、 山 北, 河 外、 河 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 张守节 正义:“山, 华山 也。” 长杨(1).亦作“ 长扬 ”。 长杨宫 的省称。 汉 扬雄 《长杨赋》:“振师 五柞 ,习马 长杨 。”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长杨 射熊羆,武帐弄哑咿。” 宋 秦观 《韦元成论》:“﹝ 元帝 ﹞ 永元 中幸 长扬 射熊馆 ,布车骑大猎,则是宫室宴享之事,未能如礼也。” 明 高启 《少年行》之一:“官侍 长扬 拜夕郎,况凭内宠在椒房。” 清 洪昇 《长生殿·禊游》:“传声报戚里,今日幸 长扬 。”参见“ 长杨宫 ”。 (2).连绵的杨柳。《文选·潘岳<闲居赋>》:“长杨映沼,芳枳树篱。” 刘良 注:“杨,柳树也。” 唐 温庭筠 《太子西池》诗之二:“薄暮香尘起,长杨落照明。” (3). 汉 扬雄 所作《长杨赋》的省称。 唐 李白 《大猎赋》:“《长杨》夸胡,设网为周阹。” 宋 范仲淹 《依韵奉酬晏尚书见寄》:“愿闻歌画一,敢议赋《长杨》。” 夙昔(1).前夜。《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李善 注引《广雅》:“昔,夜也。”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按,夙,一本作“ 宿 ”。 (2).泛指昔时,往日。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覩也。” 唐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远郊有灵峯,夙昔栖真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八:“离居日久,病身不能动,求如夙昔相聚讲习之乐,寧可得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记忆。” (3).朝夕。《后汉书·张衡传》:“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按,《文选》引作“夙夜”。 良游亦作“ 良游 ”。1.犹畅游。 汉 刘桢 《黎阳山赋》:“良游未厌,白日潜暉。” 晋 谢混 《游西池》诗:“有来岂不疾,良游常蹉跎。” 宋 朱熹 《次秀野韵》之二:“卧看晓色忻初霽,起约良游醉好春。” (2).指欢畅的游人。 唐 王维 《韦侍郎山居》诗:“良游盛簪紱,继跡多 夔 龙 。” (3).驯良的鸟媒。《文选·潘岳<射雉赋>》:“良游呃喔,引之规里。” 徐爰 注:“良游,媒也。言媒呃喔其声,诱引令入可射之规内也。” 见“ 良游 ”。 接膝膝与膝相接。犹促膝。形容坐得很近。 晋 陶潜 《闲情赋》:“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 唐 李端 《琴曲歌辞·王敬伯歌》:“传杯惟畏浅,接膝犹嫌远。”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失其真,则人虽接膝而不相知。” 同欢共同欢乐。亦指共相欢乐之人。 汉 蔡邕 《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表》:“臣妾万国,遐邇大小,一心同欢,同喜逸豫,式歌且舞。” 南朝 宋 吴迈远 《长相思》诗:“ 虞卿 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唐 李颀 《圣善阁送裴迪入京》诗:“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 唐 朱湾 《咏柏板》:“既能亲掌握,愿得接同欢。” 东西(1) 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 吃东西 写东西 (2) 特指人或动物(常含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这小东西真可爱 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雷雨》 向隅面对着角落,比喻孤立、孤独或得不到机会而失望 飒飒形容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秋风飒飒 寒雨飒飒 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羣分按类区分。《易·繫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羣分。” 孔颖达 疏:“物谓物色,羣党共在一处而与他物相分别。”《文选·班固<西都赋>》:“种别羣分,部曲有署。” 张铣 注:“种别羣分,言部曲各有所主。”参见“ 羣分类聚 ”。 雷响(1).雷鸣似地轰响。《魏书·李谐传》:“王略恢而庙胜,车徒发而雷响。” 唐 虞世南 《狮子赋》:“瞋目电曜,发声雷响。” 宋 陆游 《估客乐》诗:“帆席云垂大堤外,缆索雷响高城边。” (2).打雷。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兀的雷响,不下雨也。” 坐视不采取人们所期望的或适当的行动:袖手旁观 重扃(1).关闭着的重重门户。 汉武帝 《落叶哀蝉曲》:“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於重扃。”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闢重扃於华閫,岂蓬蒿所能及。” 唐 王勃 《九成宫颂》:“金锁银铺,接重扃而炫色。” (2).泛指重重门户。 宋 苏轼 《四时词》:“夜香烧罢掩重扃,香雾空濛月满庭。” (3).特指墓门。《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重扃閟兮灯已黯,中泉寂兮此夜深。” 张铣 注:“重扃,谓墓门重关闭也。” 明 何景明 《悼往》诗:“重扃一以闭,千秋寧復开。” 一行书谓简短的书信。亦泛指信札。 南朝 梁 何逊 《从主移西州寓直斋内霖雨不晴怀郡中游聚》诗:“欲寄一行书,何解三秋意。” 唐 岑参 《玉关寄长安主簿》诗:“东去 长安 万里餘,故人何惜一行书。” 宋 陈师道 《寄单州吕侍讲》诗:“遣兴觅为七字语,寻人聊代一行书。” 秋意(1).秋季凄清萧瑟的景观和气象。 唐 颜真卿 《赠僧皎然》诗:“秋意 西山 多,别岑縈左次。” 宋 晏殊 《点绛唇》词:“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有相思两字,呼之欲出,秋意裂,冰纹断。” 许地山 《黄昏后》:“满山底岩石、树林、泉水,受着这妙光底赏赐,越觉得秋意阑珊了。” (2).态度冷淡。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 杭 人﹞有讳本语而巧为俏语者……冷淡曰秋意,无言默坐曰出神。”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