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碧峰寺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碧峰寺原文门对碧峰因额寺,寺而曾弗著僧徒。 禅枝忍草自佛法,鹤下鹿游任物娱。 偶到不知今与昔,忘言那论有和无。 道场亦自松引路,何至誇多曰万株。 诗词问答问:碧峰寺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八 2. 黄梅道场有引路松万株见图经夫万株列路其长应数十里语涉誇诞是寺路傍亦种松不过数百株耳 参考注释门对过新年或有婚庆喜事时,贴在门上的对联 家家贴门对,户户挂钱章。——《钟馗传》 僧徒僧侣、和尚的通称 禅枝寺庙禅堂周围的树木。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药树永繁稠,禪枝詎凋槭。” 唐 孟浩然 《夜泊庐江闻故人在东寺以诗寄之》:“石镜山精怯,禪枝怖鸽栖。” 唐 杜甫 《游修觉寺》诗:“禪枝宿众鸟,漂转暮归愁。” 忍草见“ 忍辱草 ”。 佛法(1) 佛教的教义 (2) 佛所具有的法力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忘言(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道场道士或和尚做法事的场所,也指所做的法事 引路(1).起程,上路。《周书·李弼传》:“ 弼 每率兵征讨,朝受令,夕便引路,不问私事,亦未尝宿於家。” (2).带路。 唐 刘禹锡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诗:“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西游记》第五三回:“ 孙大圣 前边引路, 猪八戒 拢了繮绳。”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十回:“两个大兵在前引路。” 何至何至于;岂有。《史记·汲郑列传》:“且 匈奴 畔其主而降 汉 , 汉 徐以县次传之,何至令天下骚动,罢獘中国而以事夷狄之人乎!”《宋书·江夏王义恭传》:“性之所滞,其欲必行,意所不在,从物回改,此最弊事。宜应慨然立志,念自裁抑。何至丈夫方欲赞世成名而无断者哉!”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 子贡 虽恶称人之恶者,亦何至湔洗 桀 紂 以为忠厚哉?”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