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佛雅赞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宋仁宗 |
释义 | 佛雅赞原文三皇掩质皆归土,五旁潜形已化尘。夫子域中夸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躯祗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 唯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炼色长新。 诗词问答问:佛雅赞的作者是谁?答:宋仁宗 宋仁宗佛雅赞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三皇中国传说中的古代三个帝王。通常指燧人伏羲、神农或者 * 、地皇、人皇 归土(1).埋葬。《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 明 张居正 《乞归葬疏》:“送臣父骨归土,即依限前来供职。” (2).谓人逝世。《元典章·户部三·承继》:“最是乃祖 黄百十三 知府归土已三十多年,而 黄云瑞 乃敢盗,发其坟,斧其棺,火其尸,尽取棺中原殯之物。”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既幸双亲归土,弟妹七人婚嫁各毕。”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而今竟已归土,哀哉!” (3).回原籍。《续资治通鉴·元明宗天历二年》:“所迁人死,妻子愿归土者听。” 潜形隐藏形迹。 唐 吕岩 《酹江月》词:“水虎潜形,火龙伏体,万丈毫光烈。” 明 郎瑛 《七修续稿·事物·戴进传》:“ 戴 尝奔走南北,动由万里,潜形捉笔,经几春秋,无利禄以繫之也。”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灭丑》:“天兵到此,鬼魅即潜形。” 夫子(1) 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2) 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旧时称自己的丈夫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后汉书·列女传》 (4) 称呼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5) 孔门的学生对孔子的称呼 域中寰宇间;国中。《老子》:“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郭沫若 《回京途中》诗:“游罢 琼崖 来 武汉 ,域中无处不新奇。” 老君中国道教对老子的神化称呼,又称“太上老君”。多种道教经典对老子有各种神化说法,大致说老子以“道”为身,无形无名,生于天地之先,住于太清仙境,长存不灭,常分身化形降生人间,为历代帝王之师,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大成子,祝融时为广成子 世上世界上;人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遗冢亦作“ 遗塚 ”。古墓,荒坟。 唐 孟郊 《远愁曲》:“飘颻何所从,遗塚行未逢。” 宋 王十朋 《望大孤山》诗:“ 番昜 古渡留遗冢,湖口烟鬟露淡粧。” 清 顾炎武 《李克用墓》诗:“我来 雁门郡 ,遗冢高嵯峨。” 清 孙蕙 《秦川怀古》诗:“风雨满天来 渭 北,麒麟遗塚自南邱。” 见“ 遗冢 ”。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将身立身处世。《孔子家语·五仪解》:“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 后人(1) 后代的人 后人复哀后人。——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又 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3)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4) 子孙 (5) 后来的人,指新妇 不足迎后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金骨(1).金和骨。比喻坚固的事物。语本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众口鑠金,积毁销骨。”《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蚁壤漏山河,丝泪毁金骨。” 李善 注:“金骨之坚,喻亲之篤者。言谗邪之人,但下如丝之泪,而金骨为之伤毁也。” (2).佛骨,仙骨。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西山玉童子,使我鍊金骨。欲逐黄鹤飞,相呼向 蓬闕 。” 宋仁宗 《佛牙舍利赞》:“惟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鍊色长新。”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商》:“好神仙,鍊金骨。” 曾经——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我曾经到过北京 百炼(1).多次锻炼;久经磨炼。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金取坚刚,百鍊不秏。”《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孙 ( 孙礼 )疏亮亢烈,刚简能断; 卢 ( 卢毓 )清警明礼,百鍊不消,皆公才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炁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 (2).宝刀名。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吴大帝 有宝刀三……一曰百鍊,二曰青犊,三曰漏影。” 色长宋 元 教坊司管理乐工的属官。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色有色长,部有部头。”《宋史·乐志十七》:“教坊,本隶宣徽院,有使、副使、判官、都色长、色长。”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 张千 ,你取我俸银二十两,付与教坊司色长。”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