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梦中美人歌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邢凤 |
释义 | 梦中美人歌原文长安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诗词问答问:梦中美人歌的作者是谁?答:邢凤 邢凤梦中美人歌书法欣赏
全唐诗:卷868-4 参考注释长安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少女(1) 未婚的年轻女子 没有一个一心想当戏剧演员的少女曾这样走运 (2) 最年幼的女儿 春阳(1).阳春。 汉 焦赣 《易林·井之巽》:“春阳生草,夏长条枝。”旧题 汉 枚乘 《杂诗》之七:“兰若生春阳,涉冬犹盛滋。” (2).春天的阳光。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喜如春阳,怒如秋霜。”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閒非秋厉,惠淑春阳。”《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安彼反侧,如春阳秋露。” 越剧 《庵堂认母》:“听娘言语我心悲伤,到此刻才知母爱温暖如春阳。” (3).喻帝王的恩泽。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坐驰雷电破姦伏,力送春阳煦鰥寡。”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不断(1) 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 没干扰或阻碍的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 继续但时有停顿的 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 (4) 不绝,接连不断 夏天这里洪水不断 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弓弯(1).向后弯腰及地如弓形。 唐 沉亚之 《异梦录》:“ 凤 即起,从东廡下几上取綵牋,传《春阳曲》。其词曰:‘ 长安 少女踏春阳,何处春阳不断肠。舞袖弓弯浑忘却,罗衣空换九秋霜。’ 凤 卒诗,请曰:‘何谓弓弯?’……美人乃起,整衣张袖,舞数拍,为弓弯状以示 凤 。”参见“ 弓腰 ”。 (2).指旧时妇女裹缠如弓形的脚。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弓弯纤小,腰支轻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 蒙古 某额駙尝射得一狐,其后两足著红鞋,弓弯与女子无异。” 忘却不记得;忘记 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汉 边让 《章华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唐 杜甫 《黄草》诗:“万里秋风吹 锦水 ,谁家别泪溼罗衣?” 明 周在 《闺怨》诗:“ 江 南二月试罗衣,春尽 燕山 雪尚飞。” 九秋(1).指秋天。 晋 张协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华罗庚 《病中斗·寄老战友》诗:“我身若蒲柳,难经九秋风。” (2).指九月深秋。 唐 陆畅 《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臺前。”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为甚么桃花向三月奋发、菊花向九秋开罢?”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昌黎集》:“菊有黄华则九秋矣,故秋怀以是终也。” (3).九年。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唐 刘禹锡 《谪九年赋》:“古称思妇,已歷九秋,未必有是,举为深愁。” 傅尃 《次韵和湘荃、梦蘧联句即寄》:“九秋客思三更梦,一夜西风满地霜。” (4).曲名。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丹脣含《九秋》。”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引此句,注云:“《九秋》,曲名。”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