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惧流言历史词典解释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南朝宋.裴驷《史记集解》:“孔安国曰:‘放言于国,以诬周公,以惑成王也。’”
传说周公姬旦在暂代幼侄成王理政时,管叔等曾散布流言蜚语,诬其意欲篡政,迫使周公退避。后以此喻指贤人受谤。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词语分解:
- 周公的解释 1. 西周 初期政治家。姓 姬 名 旦 ,也称 叔旦 。 文王 子, 武王 弟, 成王 叔。辅 武王 灭 商 。 武王 崩, 成王 幼, 周公 摄政。东平 武庚 、 管叔 、 蔡叔 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 洛邑 为 东都 ,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2. 春秋 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左传·僖公五年:“秋,诸侯盟。王使 周公 召 郑伯 。”
- 流言的解释 广为流传而无根据或来源的说法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礼记·儒行散布流言
历史典故推荐:十三楼
宋 周淙乾道临安志.楼:“十三间楼去钱塘门二里许,苏轼治杭日,多治事于此。”本为宋代杭州名胜,宋 苏轼南歌子.游赏词有“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之句,后泛指供游乐的名楼。清 曹寅诸敏庵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