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思之怎么写好看:
静言思之历史词典解释
静:审慎,仔细。言:语助词,读为“焉”。 仔细地思考。语出《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又《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魏书.程骏传》:“饥寒切身,易子而食,静言思之,实怀叹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凡所未谕,其类尤多,静言思之,莫究所以。”同书《杂说上》:“班氏一准太史,曾无弛张。静言思之,深所未了。”
词语分解:
- 静言的解释 1.安静地;仔细地。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毛 传:“静,安也。” 余冠英 注:“静言,犹静然,就是仔细地。” 晋 陶潜 荣木诗:“静言孔念,中心悵而。” 宋太宗 蜀盗平罪己诏:“近者,盗兴畎亩,连陷州城……静言思之,非民之咎。”2.巧饰之言。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 汉 王逸 注:“静言諓諓,而无信也。”3.平静地陈述。鬼谷子·权篇:“静言者反而于胜。” 陶弘景 注:“
- 之的解释 之 zhī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历史典故推荐:青紫被身
见“青紫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