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寺伯怎么写好看:
内寺伯历史词典解释
宦官名。隋朝内侍省置二员,正九品上;唐朝加至六员,正七品下。掌纠察宫内不法。
官名,隋唐皆置,属内侍省。《新唐书·百官二·内侍省》:“内寺伯六人,正七品下。掌纠察宫内不法,岁傩则涖出入。”
词语分解:
- 内寺的解释 1.设在宫中的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礼祭郊祀·内寺:“僧史略曰:谓之道场内,起於 后魏 ,得名於 隋 , 煬帝 改僧寺曰道场,置於宫中,故曰内。今 宋朝 洪福 等殿安佛经声钟为内寺,此其初也。 唐代宗 始有其事。”2.指宦官。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宣和 以降,则士大夫悉归之内寺之门矣。”
- 伯的字典解释 伯 b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历史官职推荐:直隶州
地方行政区名。明清地方行政建制之一。地位略次于府,有下属之县。因直隶于布政使司,故名。 明、清地方行政单位之一,略次于府,而不属于府,也有属县。因其直属于省,故改称直隶州。见明史·职官四·州、清史稿